“隔冬划道印,等于上道粪。大家再加把劲,抓住冬天的尾巴,把这些茶园翻耕完,力争开春好收成。”1月21日,十堰市竹溪县汇湾镇梅子垭村李成明带领30多名冬闲农工翻耕茶园。
李成明是贞富茶叶专业合作社的一名管理工,之前他因病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合作社成立并建起茶叶扶贫车间,李成明成为首批员工。他介绍,最高峰时,他曾带领120多人在茶园务工或在茶叶扶贫车间制茶,工资300元一天。去年,李成明薪金近6万元,自家的10亩茶园,春季自采鲜叶出售给合作社,收入3万余元,“现在一出家门就进厂门,还能在自家地里折腾几下,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十堰,像贞富茶叶专业合作社这样建设的扶贫车间(作坊)共有3481个,全部依托当地劳力或资源,带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基地64.9万亩,助力72万贫困人口脱贫。
十堰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核心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承担着脱贫攻坚和“一江净水北送”重任。该市凭借劳动力相对集中的优势和特色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扶贫车间(作坊)和特色产业基地,使特色产业带动有劳动力贫困户比例达到100%。
如何巩固产业扶贫成果?十堰市启动“61”产业强农计划,突出茶叶、林果、草牧业、中药材、蔬菜、水产(饮)品等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开发,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和“村有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促进产业见效农户增收。
去年,十堰新增茶叶、林果、中药材、蔬菜、草牧业、水产品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11.9万亩,栽培食用菌达1.5亿棒。同时,增强市场主体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全市15794个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等市场主体扶持力度,完善带贫减贫多种利益联结机制。
贞富茶叶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市场主体因此受益。去年,该社生产出口印度、南非等国的大众茶55吨,名优茶5000余公斤,创产值500多万元。目前,贞富茶叶基地规模达5000亩,带动周边梅子垭、青岩沟等四个村1200户增收,其中贫困户占60%。
“政府支持力度很大,今年计划规模翻番。”合作社负责人师贞富开心地说,竹溪县不但免费提供茶叶扶贫车间,还在小额贷款、绿色有机认证、制茶技术及茶园管理等多方面给予帮助,这是他将茶叶产业做大的前提。
十堰市扶贫办主任师利龙介绍,目前,全市8个贫困县(市、区)全部摘帽,4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3.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将困难群众拉到产业链上受益,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十堰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创造性开展户户走到、扶贫车间、安幼养老、强基固本四项重点工作,以扶贫车间为代表的产业扶贫是关键,其他几项工作是提高扶贫工作成色的前提和保障。
图文来源:湖北日报记者饶扬灿、通讯员马金安、郭军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