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货柜共装31500棒,经日照港,大约7天就到韩国。”1月22日,一辆集装箱货车满载香菇菌棒,从十堰市郧阳区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园出发,踏上“留洋路”。湖北昌欣香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玉花介绍,公司去年共出口菌棒31万棒,其中韩国20万棒,“这只是‘试水’,明年出口量将达1000万棒。”
香菇是郧阳区确定的脱贫主导产业。目前,全区共发展香菇4000万棒,带动2万余户贫困户稳定增收。扶贫产业如何做大做强?郧阳区在谭家湾镇建设占地近3000亩的食用菌循环产业园,引进昌欣公司等设备生产制造、菌种供应、技术服务企业,形成香菇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
“以前,农民把菌棒拉回家接种、养菌,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成活率较差。通过工厂化养菌,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朱玉花说,昌欣公司引进先进设备,机械化制棒、工厂化养菌,目前,最大产能达到日产20万只菌棒。
生产问题解决了,销售怎么办?在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的前提下,昌欣公司将目光投向海外。去年,该公司与韩国企业签订常年供货协议,计划每年出口3百万只菌棒,每棒约1美元。此外,与美国、新西兰、日本等国家企业也建立合作关系。
“新生产线去年5月份才投产,先要保证区内各乡镇需求,出口菌棒都是‘挤’出来的。”朱玉花说,今年产能大幅提升,分时段、按计划生产,完成1000万棒出口目标“很轻松”。
产业园里,还有一家十堰绿筷子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香菇深加工,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非洲。“我们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不断强化营销团队,积极寻求海外订单,”总经理助理陈佳慧介绍,绿筷子公司去年产值4500万元,“海外市场是一个重要增长点”。
截至目前,郧阳香菇系列成品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农业产业化,必须提升贸易功能。”郧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立出口新机制,大力开辟市场,以市场拉动产品生产、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图文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姬廷顺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