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2024年湖北春季渔业生产管理措施来啦

春季是水产动物防病促长,提高体质的重要阶段,更是全年水产养殖生产打基础关键时期。加强春季渔业生产管理,确保各地渔业生产平稳开展。一起来看春季渔业生产管理措施!

2024年湖北省春季渔业生产管理措施

一、开展养殖设施整修

受去冬今春的低温冻雨雪大风天气的影响,全省各地水产养殖设施和苗种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养殖主体要在新一轮养殖生产前,抓紧时机组织对池塘、工厂车间、网箱、养殖桶(圆池)等养殖设施装备进行维护整修,并确保水、电、路以及养殖机械运行畅通无故障。

二、加强养殖生产管理

(一)做好苗种繁育

1.亲本培育。要着重加强营养和保健,根据不同品种的亲本对营养和繁育的需求,选择投喂相应的优质饲料,并适当添加维生素类、免疫多糖类等饲料添加剂。要注意预防亲本饲料的霉变,开封的饲料要及时用完,未用完的要密封保存。亲本养殖管理中要注意池塘水温、水质和水位。

2.苗种繁育。春季常见时冷时热,春繁的关键时期,要关注温度变化,直接影响到鱼卵孵化率和导致疾病发生。要注意保温,根据天气预报规划养殖生产,适时开展鱼苗繁育;工厂化繁养育设施加热保温时,要防止水温骤变对苗种造成强应激。鱼苗孵化时用水要经过过滤或消毒,避免引入疫病病原。

(二)做好种苗放养 

放苗要遵循三要点,即“底没改好不进水,水没调好不投苗,苗没选好不养殖”。

1.清塘消毒。放干塘水,清除底部淤泥至厚度10-30厘米。清整鱼塘后,池底留4-6厘米的水深,用含氯石灰(水产用)清塘消毒。然后经5-6天曝晒后回水1米左右,注水时经60网目筛绢网袋过滤除杂。进水后,再次用含氯石灰(水产用)对水体进行一次消毒。

2.肥水培藻。在池塘消毒3天后,可对水体进行肥水操作,培养浮游生物等饵料生物,使池水呈淡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约30厘米。

3.科学放苗。一是要选择好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优质苗种,苗种在运前要停食锻炼。苗种在放养前,确保养殖池(池塘、网箱)水体与运输水体水温相差2℃以内,尽量降低苗种胁迫;保持溶氧充足,不添加麻醉剂,虾蟹苗种运输过程注意防止相互挤压。二是苗种放养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5~20分钟。苗种放养后,养殖水体泼洒抗应激产品,第3天和第5天用碘制剂或氯制剂全池泼洒消毒一次。

(三)做好饲料投喂

选择优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及时观察鱼虾蟹摄食情况,根据气候条件、水质、鱼虾蟹养殖阶段及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每天饲料投喂量。

由于越冬期间以及今年春节前后低温冻雨雪期间大多数鱼类没有投喂,养殖鱼类的体质较差。越冬后尽早启动投喂,温度合适时可逐渐增加投喂量。越冬后初期,由于鱼的体质较弱,可适当投喂一些优质饲料,如鱼粉、鱼油含量稍高一点,有抗营养因子的植物蛋白少一点,以改善消化道健康。同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渔用多维、免疫多糖制剂等,增强鱼的体质,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

(四)做好水质调控

1.及时调水。随着天气渐暖,温度回升,要逐步加水,提高水位。高密度屯鱼池塘特别要保持好水位。工厂化养殖春季升温期注意控制养殖池升温速率。

2.及时增氧。要提前架设增氧机,养殖池塘特别是高密度屯鱼池塘,适时增氧尤其重要。

3.及时施肥。有机肥料必须充分发酵和消毒。做到少施、匀施、勤施。晴天上午施肥好,不在阴天、雨天施肥。

三、加强病害防控

(一)春繁期间预防措施

在水产育苗过程中要做好鱼类受精卵、养殖器材、养殖水体等相关消毒工作。采取养殖用外源水大型生物隔离、一级消毒沉淀、二级消毒沉淀、紫外消毒、去除有机物、蓄水等措施净化养殖用水,保障亲本和种苗养殖用水不携带病原和减少有机物,对进入生产区之前的蓄水进行病原和水质检测,含病原生物、水质不达标的蓄水不能进入生产区。

(二)春养期间预防措施

应预防温度变化导致养殖鱼虾蟹暴发疾病,通过增加养殖池水深、提高溶解氧等调控水质措施避免水质出现剧烈变化,通过投喂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等提高鱼虾蟹抗应激能力。一是增加溶氧。春季水温变化大,底层水体上翻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应增加增氧机开启频次,避免因水质恶化引起水体缺氧。二是调控水质。可选用适宜的微生态制剂加强调水解毒。三是降低密度。适时通过分塘转移成鱼、增加商品鱼出塘等措施。四是合理投喂。对于养殖密度较高的成鱼,适当减少饵料的投喂,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提高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

(三)精准防治具体措施

草鱼、鲢、鳙、鲤、鲫、黄颡鱼、斑点叉尾鮰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在春季易发病,应关注春季烂身烂鳃和白皮(“越冬综合征”)。病鱼体表会出现溃烂或充血、蛀鳍、烂鳃和肝脏病变等。该病害的发生与养殖水环境和鱼代谢功能有密切关系,加强水质和池塘溶氧管理非常关键。病情发生后需谨慎用药,不能盲目消毒和杀虫,应规范使用渔用兽药,减少拉网、加水等“动水”的操作。

水霉病由真菌引起,往往在病灶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物,常在水温10–20℃暴发,感染受伤后的鱼体。因此,应减少捕捞或转塘等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天气晴好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采取投喂饲料等增强抗病能力的措施。

寄生类纤毛虫病多由车轮虫、斜管虫等纤毛虫寄生而引起,常在水温15℃以上开始暴发。车轮虫、斜管虫病多暴发于水质较差的养殖塘,因此养殖户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质调节等工作,合理调控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和生物量,抑制水体中有害物种的大量繁殖,增加有益种类的生物量和种群量。疾病暴发时,可使用杀虫药品进行防治。

小瓜虫病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早期预防是防控的关键。发现虫体时,可多次使用驱虫药品驱离虫体。已经严重感染的,要保证水体环境的适宜和稳定,以增强养殖鱼类的体质和免疫力,合理使用药物刺激虫体脱离鱼体,利用小瓜虫生活史特征控制其生存、繁殖和侵染宿主,从而减少患病鱼的死亡,减少经济损失。

指环虫病在各地都有发生,大量寄生可使苗种大批死亡。虫体寄生在鱼皮肤和鳃;大量寄生后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病变,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饲料投喂不足、水体太瘦易患指环虫病。苗种下塘前,采用药浴进行预防。养殖疾病暴发时,可选用精制敌百虫粉、甲苯咪唑粉、阿苯达唑粉或三氯异氰脲酸粉等国标渔药杀虫剂治疗。

河蟹“牛奶”病的病原为二尖梅奇酵母。应对蟹苗进行检测,选择无二尖梅奇酵母的蟹苗用于养殖。养殖密度过大,会增加“牛奶”病传染机会。因此,在越冬和春养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蟹苗密度。同时,保持水质良好,水体溶解氧4-12mg/L,氨氮小于0.3mg/L。越冬前清除池底淤泥,养殖前对池塘用含氯石灰(水产用)消毒。选择配合饲料,避免使用易携带病原菌的野杂鱼虾投喂,如果投喂活体饵料,投喂之前进行饵料病原菌的检测。

(四)规范用药

一是合理使用外用药物。注意药物适用对象、用量和配伍禁忌。二是严禁抗生素滥用。避免盲目增加药物使用量,不得以预防为目的全池泼洒抗生素。三是严格落实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养殖规范用药,严格遵循《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1、2号》中规定水产养殖药物。不盲目听信某种药物效果,不使用假、劣兽药、人用药、原料药以及所谓“非药品”“动保产品”等国家未批准药品(无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四、做好投入品运输

(一)做好苗种运输

做好苗种运输计划。苗种生产企业尽量与物流企业对接,建立稳定的运输线路,保障苗种运输至养殖企业。苗种运输的过程中,不论采用何种运输方法、使用何种交通工具,都必须严格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苗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二是苗种在运前要停食锻炼;三是注意调好水温和水质,苗种在放养前,确保养殖池(池塘、网箱)水体与运输水体水温相差2℃以内,尽量降低苗种胁迫;四是保持溶氧充足,不添加麻醉剂;五是虾蟹苗种运输过程注意防止相互挤压。

(二)做好商品鱼运输

达到上市规格的鱼虾蟹等养殖品种,应及时组织捕捞,减少存塘量,降低养殖密度,减轻养殖风险。保障商品鱼运输安全,水产品装车过程中使用的器具、包装材料、防水衣裤等,应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菌后才能使用。根据不同品种设定合理运输密度,在气温升高时适当降低运输密度。每隔1-2小时检查鱼体状况,确保水体溶解氧、温度适宜,不添加麻醉剂。在运输途中换水时,每次的换水量一般不超过容器装水量的1/2,最多不超过2/3。

(三)做好饲料等渔需物资运输

做好水产养殖投入品计划和运输安排,多预留出1-2周的使用期限进行采购。运输前适当消毒,保障人员安全。饲料运输时,装车完毕后要马上盖好篷布,以遮挡烈日曝晒和防止天气突变。春季雨水较多,运输途中要注意防水、防湿。


来源 |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纪晶

监制 | 田国英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