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渔村禁渔后,他们有了“更喜欢”的新生活!

棠荫岛是鄱阳湖上的一个小岛,面积仅有0.8平方公里,在实施全面禁渔之前,小岛就是一个渔村,岛上居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鄱阳湖禁渔之后,岛上渔民的生产生活彻底发生了变化。渔民们如何谋生,是搬迁还是留守?一起走进这个曾经有过数百年捕鱼历史的小岛渔村。

鄱阳湖禁渔后,渔民们怎么办?

棠荫岛是鄱阳湖上唯一一座四面环水的离岛,因为坐拥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棠荫岛人祖祖辈辈打了六百多年的鱼,鄱阳湖无私的馈赠让棠荫岛人世代衣食无忧,在这里,古老的打鱼技艺被代代相传,同样延续着的,还有几百年不变的生活方式。八岁起就跟着父亲打鱼的段助利是长江禁渔前岛上的最后一代渔民。

棠荫水产场场长 段助利:我们叫辛苦半年,玩半年,我们打了半年的鱼以后收入还可以,因为那时候,鄱阳湖水也枯掉了,没水了,我们就在一起天天玩。

然而段助利这一代渔民的平静生活终究还是被打乱了,小船换大船、渔网换电网,在这场竞赛中,没有人甘于落后,也是从那时起,棠荫岛的一切都改变了。2010年,光靠打鱼的收入第一次无法维持棠荫岛人的正常生活,他们被迫放弃捕鱼,转而捕捞当时利润较高的湖虾,可是相对应的,那些铺天盖地的巨网也编织得越来越密。

棠荫水产场场长 段助利:他们用拉网,叫灭迹网,那个网就厉害,上接地下接地的。那个网一拉过去,把里面的鱼子鱼孙都搞起来了。对于我们80后这一代,我们是完全能感觉到这个鱼绝对在我们手上就打完了,我们小孩绝对是没鱼打的。

2021年,为进一步修复长江生态系统,长江十年禁渔正式开始,对于棠荫岛900多名职业渔民来说,这意味着证注销、船封存、网销毁、人上岸,似乎生来注定是渔民的棠荫岛人,第一次开始思考各自的未来。

棠荫水产场场长 段助利:打鱼以后是在湖里面,不打鱼的时候我们就在家里面,我们出去得好少,对于外界我们还是比较封闭的。

九百多名渔民实现转产转业

尽管对岛外的世界不适应,但是渔民们也不得不告别封闭的生活,离岛上岸。很快,棠荫岛就变成了一个“空心”的渔村,只剩下了一些留守老人,渔村的未来在哪里?

长江禁渔已经过去三个年头,棠荫岛的九百多名渔民全部实现了转产转业,他们有的经过技能培训找到了工作,有转业困难的在政府提供的公益岗位上班,令人没想到的是,有一些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在短短三年里已经干出了不错的成绩。

棠荫水产场场长 段助利:我们有一个打造船的,他是80后的小年轻,他夫妻两个在外面打造船,后来他自己就开始包船打造,做老板。他还带动了我们岛上的十几对年轻小夫妻跟他们一起干活,我问他们,你是喜欢现在这种生活,还是喜欢以前的那种生活。年轻人说我喜欢现在。

这三年,每个棠荫岛人都在颠簸中努力寻找着自己的方向,而棠荫岛的未来也像浩渺烟波中的岛屿,云开雾散,慢慢显露出清晰的轮廓。

棠荫水产场场长 段助利:有渔民捕捞证的补助,满了60岁以后的人,他一个月能领到700块钱左右,所以说对于两个老人家,吃住完全是够用的。

鄱阳湖枯水期时的湖底,一年中的大部分时候,村民都是穿着靴子,踩着湖底的泥巴往返岛上和对岸,在湖底铺一条棠荫岛通往外面的路,是眼下棠荫岛人最期盼的事,因为他们有一个梦想,需要通过这条路来实现。

棠荫水产场场长 段助利:现在我们所有的房子全部都是空置,我们把这个房子全部改成民宿。第一是有收入,第二是房子又能得到保护。


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纪晶

监制 | 田国英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