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苗种培育

一、鱼苗下池前的准备工作

(一)鱼苗池的选择

鱼苗池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鱼苗的饲养效果。选择鱼苗池的标准是有利于鱼苗生活、饲养管理和捕捞方便。具体条件如下:

1.进排水方便

在鱼苗饲养中,根据其生长发育和水质变化情况,需要经常注入新水,保持水位,调节水的肥度,保持良好的水质,增加鱼苗的活动空间。方便的进排水设施,还有利于调节培育池的水温和捕捞鱼苗。

2.鱼池形状,以长方形最好

培育“四大家鱼”及鲤鲫鱼等的鱼池,面积以每口1~3亩最适宜,便于拉网和饲养管理。水深,前期50~70厘米,后期100~120厘米。培育一些名优鱼,如大口鲇、斑点叉尾鮰“夏花”苗的鱼池,面积以每口30~50平方米为宜,水深50厘米左右。

3.池埂牢固,土质为粘性,不渗漏

砂砾质的池塘,池埂不牢,容易出现垮漏现象,水位难以保持。这种条件的培育池,水质不容易肥,水温也难以控制,极不利于鱼苗生长。同时,裂缝和漏洞所形成的小水流,鱼苗喜在这里集群顶流逗水,影响摄食并大量消耗体力,造成体质下降。

4.池底平坦,便于操作

保持10~15厘米淤泥,对肥水育苗有利(培育名优鱼的鱼池不要淤泥)。淤泥过多,不但拉网操作时困难,而且还要消耗水中氧气,容易引起鱼苗缺氧。池底水草要吸收池中营养物质,与鱼苗的饵料-浮游生物争食,应彻底清除。

5.通风向阳,光照充足

具备上述条件的池塘是比较理想的。在农村生产中,全面具备这些条件的池塘很少,但只要附近有水源、池底平坦、能保持一定水位的池塘都可以用来培育鱼苗。

(二)鱼苗池的清整

池塘是鱼类生活的场所,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成活和生长。鱼塘经过一年的使用后,一部分饵料残渣和鱼的粪便沉积在池底,加上泥沙混合,底部淤泥增多,如不清理,大量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将消耗水中的溶氧。在水中缺氧的情况下产生的有毒气体,如氨、甲烷和硫化氢等,会抑制鱼类生长,甚至造成中毒死亡。此外,还有各种有害寄生虫、病原体、野生鱼类在池中滋生繁殖,这些都不利于鱼苗的生长。清理鱼池就是清除污泥、改善鱼池的理化性质,杀死敌害,这是促进鱼类生长和提高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鱼池清整应每年一次,在冬季或早春进行。有条件的最好将池水排干,挖掉过多的淤泥,使池底经过冰冻日晒(俗称“冬干”),消灭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生物,促进有机物分解。结合“冬干”,应将池堤修整加固,堵塞漏洞,平整塘底,铲除杂草,然后再进行药物清塘。

(三)药物清塘

一般在鱼苗下池前7~10天进行。过早会在鱼苗下池前重新长出一些有害生物,过晚池水中药物毒性还未消失,鱼苗下塘时会中毒死亡。清塘应在晴天中午进行,以充分发挥和提高药物作用。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使用、茶粕、鱼藤精等。

二、清塘的方法

(一)生石灰清塘

1.生石灰清塘的方法

生石灰清塘是国际上通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其原因是:生石灰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能,在短时间内使水的酸碱度迅速提高到11以上。因此,这种方法能迅速杀死虫卵、野杂鱼、青苔、病原体等。生石灰清塘可分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方法。通常都是使用干法清塘,在水源不便和无法排干水的池塘才用带水清塘法。

(1)干法清塘

先将池水基本排干,保留水深5~10厘米,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小坑内,加水化开成石灰浆后,不待冷却即向四周均匀泼洒,边缘和鱼池中心都要洒遍。化石灰浆,也可在岸上进行。为了提高效果,2天可用铁耙将池底淤泥耙动一下,使石灰浆和淤泥充分混合。干法清塘不要把水完全排干,否则泥鳅钻入泥中杀不死。一般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如果石灰质量差或淤泥多时要适当增加石灰用量。

(2)带水清塘

排水不方便或时间来不及时可带水清塘。这种方法速度快,节省劳力,效果也好。缺点是石灰用量较多(水深1米时每亩用120~150公斤)。并且,用法用量不当还要影响效果。有的地方采用半带水清塘法,即水深3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石灰用量少,操作方便,效果也好。带水清塘时,一般是将生石灰放入大木盆等容器中化开成石灰浆,操作人员穿防水裤下水,将石灰浆全池泼洒。

无论用哪种方法,都有两个关键环节要掌握好,才能提高效果。一是要用新鲜的块状生石灰,已受潮的石灰最好不用。二是在操作方法上要做到快化、快洒、洒匀。

2.生石灰清塘的优点

(1)能杀死对鱼苗有害的鱼、蛙卵、蝌蚪、水生昆虫、一些水生植物、鱼类寄生虫和病原菌等敌害生物。

(2)能改良水质。清塘后水的碱性增强,与底泥中有机酸产生中和作用,使池水呈微碱性,并能使水中悬浮状的有机质沉淀,过于浑浊的池水得以适当澄清。这些结果都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和养殖鱼类的生长。

(3)能改良池塘的土质。生石灰遇水后产生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入池底。碳酸钙能疏松淤泥,改善底泥的通气条件,加速细菌分解有机质的作用,并能释放出被淤泥吸附的氮、磷、钾等营养盐,增加水的肥度。

(4)直接起施肥作用。石灰中所含的钙本身就是动物和植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

(二)其他药物清塘

1.漂白粉清塘

药性消失快,而且用量少。在生石灰缺乏或交通不便的地区采用这个方法,对急于使用的鱼池更为适宜。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30%左右,有强烈杀菌和杀死敌害生物的作用。其消毒效果常受水中有机物影响,如鱼池水质肥、有机物质多,清塘效果就差一些。

(1)用法用量:干法清塘每亩用漂白粉4~5公斤。将漂白粉放入木桶或瓷盆内,加水溶解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2天后即可注入新水和施肥,5天后即可放养鱼苗。

(2)效果:能杀死有害鱼类、蛙类、蝌蚪、螺、水生昆虫、寄生虫和病原体。

(3)注意事项:漂白粉极易挥发和分解,释放出的初生态氧容易与金属起作用。因此,漂白粉应密封在陶瓷容器或塑料袋内,存放在阴凉干燥地方,防止失效。加水溶解稀释时,不能用铝、铁等金属容器,以免被氧化。操作人员施药时应戴上口罩,并站在上风处泼洒,以防中毒。同时,要防止衣服被漂白粉沾染而受腐蚀。

2.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

带水清塘,水深1米时,每亩用生石灰60~75公斤加漂白粉5~7公斤。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30~35公斤加漂白粉2~3公斤。使用方法与前面两种相同,7天后即可放鱼,效果比单用一种药物更好。

3.茶粕清塘

茶粕是广东、广西常用的清塘药物。它是山茶科植物油茶、茶梅或广宁茶的果实榨油后所剩余的渣滓,形状与菜饼相似,又叫茶籽饼。茶粕含皂角甙,是一种溶血性毒素,能溶化动物的红血球而使其死亡。水深1米时,每亩用茶舶40~50公斤。

(1)方法:将茶粕捣碎成小块,放入容器中加水浸泡一昼夜,然后加水稀释连渣带汁全池均匀泼洒。

(2)效果:能杀死野杂鱼、蛙卵、螺、蚌、蝌蚪、蚂蟥和水生昆虫,但对细菌没有杀灭作用,所以效果不如生石灰好。毒性消失时间为7~10天。

因皂角甙易溶解在碱性水中,在浸泡茶粕时加入少量石灰水或氨水,能提高清塘效果。由于茶粕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所以又有施肥的作用。用茶粕清塘操作方便,对人畜无害,部分地区的养鱼者喜欢采用。

4.鱼藤精清塘

鱼藤精又名鱼藤酮,是从豆科植物鱼藤及毛鱼藤的根皮中提取的、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对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鱼类有剧毒。

(1)方法:使用含量为7.5%的鱼藤酮的原液,水深1米时,每亩使用700毫升,加水稀释后装入喷雾器中遍池喷洒。

(2)效果:能杀灭鱼类和部分水生昆虫,对浮游生物、致病细菌和寄生虫没有什么作用。效果比前几种药物差一些。毒性7天左右消失。

三、肥水下塘的方法

清塘后,在鱼苗下塘前几天注水50~60厘米,立即施基肥。施基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鱼苗的饵料,使鱼苗下塘后能有大量的食物。这种作法,俗称“肥水下塘”。鱼苗的食性是随着鱼体的增长逐步改变的。青、草鱼的食性变化依次序是轮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桡足类,与清塘施肥后池水中浮游生物出现的规律基本一致。正常情况下,清塘后8~10天药效消失,施肥3~4天即出现轮虫高峰。高峰期可持续3~5天,鱼苗此时下塘,可使鱼苗在初期和中后期都有丰富适口的天然饵料,生长速度快。

施腐熟基肥的时间,以在鱼苗放养前2~3天为宜。这样,池内浮游生物的繁殖恰好符合鱼苗的摄食规律。基肥以泼洒发酵的人畜粪为好,一般每亩施150~250公斤。如果需要快速肥水也可辅施化学肥料。一般每亩施氨水5~10公斤,或硫酸铵、硝酸铵、尿素、氯化铵等4公斤,过磷酸钙3~4公斤。

为保证有充足适口的天然饵料供应鱼苗,在施基肥后,还要施追肥。

每2~3天一次,采用勤施、少施的原则,每次每亩施人畜粪100~200公斤。要根据肥料的种类、池水的肥度、气候灵括掌握。

四、鱼苗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直接影响鱼苗饲养阶段的成活率和鱼苗的生长。密度过大,鱼苗生长慢,成活率低;密度过小,虽然鱼苗生长快、成活率高、但浪费水面,成本高。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可充分挖掘生产潜力,节约饲料、肥料,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一般适宜的放养密度是每亩放养水花10万~25万尾、草鱼可适当稀一些,鲤、鲫鱼可适当密一些。如果计划鱼苗养到全长1.8~2.0厘米时,要拉网分塘,则放养密度可适当加大。鲢、鳙鱼每亩可放20万~25万尾,青、草鱼为每亩15万~20万尾,鲤、鲫鱼苗每亩可放养25万尾。

放养密度对鱼苗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实际上是食物、活动空间和水质对鱼苗的影响。鱼苗密度过大,食物往往不足、活动空间小、水质条件差,因此,鱼苗生长慢、体质弱、成活率低。

因此,在确定鱼苗放养密度时,应根据鱼苗体质、水源、饲料、肥料、鱼池条件、饲养技术、放养时间的早迟等条件灵活掌握。鱼苗体质好、水源方便、饲养和肥料供应充足、鱼池自然条件好,饲养技术水平高,放养密度可适当大些。

五、鱼苗下池时的注意事项

(一)清除有害生物

放养鱼苗前要用密眼网将清塘后池中繁生的有害昆虫、蛙卵、蝌蚪和杂鱼清除掉。

(二)及时下塘

鱼苗孵出后4~5天,鳔充气,能正常水平游动和摄食外界食物时,应立即过数下塘。过早下塘,鱼苗的活动力弱,摄食能力差,会沉入水底而死亡。下塘过晚,卵黄囊已吸收完,身体因缺乏营养而消瘦,体质差,成活率也就低。

(三)同一个鱼池应放同批鱼苗

因不同批鱼苗,身体大小和体力强弱不同,游动和摄食能力不同,影响出塘成活率,规格也不整齐。

(四)鱼苗下塘前要检查清塘药物的毒性是否完全消失检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将几十尾鱼苗放入池塘内的网箱中,也可在池中舀起一桶或一盆水,放入十来尾左右鱼苗在其中,经半天左右,观察鱼苗活动是否正常。这种方法俗称“试水”。

2.检测池水酸碱度。若用生石灰清塘,酸碱度下降到9以下时,说明毒性已消失。

3.观察池水中有无浮游动物。如有,则表明清塘药物毒性已经消失。

4.一般清塘后7天左右药效基本消失。

(五)池水过肥可加适量新水

如果大型浮游动物繁殖过多,每立方米水体用1.0~1.5克含量为2.5%的敌百虫泼洒将其杀死。为了防止大型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每亩可先放13厘左右鳙鱼200~300尾,吃掉大型浮游动物。但鳙鱼必须是健康无病的,在鱼苗下塘前应将其全部捕捞干净。投放鳙鱼还有测定水质肥度的作用:鳙鱼每天早晨有轻微浮头,说明池水肥度适中,严重浮头则表明水质过肥,无浮头说明肥度不够。若池水中无大型浮游动物,就不要放鳙鱼,以免其吃掉鱼苗的适口饵料-轮虫。

(六)鱼苗下塘时注意温差

下塘时注意盛装鱼苗的容器内的水温与池塘的水温相差不能超过3℃。温差过大时,应调节容器中的水温,使其接近于池水的温度后再放苗入塘。调节方法:将装鱼苗的容器在池中浸泡20分钟左右,使内外水温接近。也可逐渐向容器中加入池水混合,使两者温差逐渐缩小。放苗时,应在避风处将容器倾斜于水中,让鱼苗自行徐徐游出,不能倾倒。

六、鱼苗培育的常用方法

我国各地区培育鱼苗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不同,因而饲养方法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有豆浆培育法、有机肥料培育法、无机肥料培育法和豆浆、肥料混合培育法四种。这些方法可以单一进行,也可以混合或交叉进行。

(一)豆浆培育法

这是江浙一带的传统方法。因操作掌握方便,现已在全国各地使用。豆浆饲养鱼苗,既是喂鱼又能肥水。

鱼苗下塘5~6小时后就应投第一次豆浆。先将黄豆用水浸泡,以豆瓣间的空隙胀满为度。水温25~30℃时,约需6~7个小时,水温低时浸泡时间长,水温高浸泡时间短。

浸泡时间过长或不足都会影响豆浆的质量,影响出浆率。一般1公斤黄豆可磨成8~9公斤豆浆。磨浆时要将黄豆和水同时加入,不能磨好后再加水稀释,否则会产生沉淀。磨好的豆浆要立即投喂,以防变质。每天投喂2~3次,投喂时间在上午8~10点,下午2~4点。这期间鱼苗规格小主动摄食能力差,只能吃到悬浮在它周围水中的食物,投喂时要全池泼洒均匀,使鱼张口即可得食。

饲养草鱼苗和青鱼苗,在鱼苗入池10天后,全长达1.5厘米左右时,因食性和生活习性的改变,不能再有效地摄食豆浆,而鱼池中大型浮游动物等又很快地被吃光,这时就需要增投部分用豆饼磨成的浆糊。草鱼长至3厘米以上,可增喂浮萍。

投喂数量应根据池水肥瘦和施肥情况而定。一般鱼苗下塘后一周内每亩每天喂3~4公斤黄豆磨成的浆,一周后根据水色和鱼的生长情况增加到5~6公斤。通常1万尾夏花鱼种需要黄豆或豆饼7~8公斤。

豆浆饲养鱼苗的优点是:营养丰富能满足鱼苗生长的需要、吃剩的豆浆又可肥水,水质肥而稳定,容易控制。劳动强度小,鱼病和敌害少,鱼体强壮。

缺点是用精料太多,不易解决,成本也高。而且在鱼苗下塘的头几天,常因缺乏天然饵料,影响鱼苗生长。因此,最好要施基肥,或是在鱼苗下塘前3天就开始泼浆,做到肥水下塘。

(二)有机肥料培育法

在鱼苗池中用青草、人畜粪等有机肥培养浮游生物作为鱼苗的饵料,并适当投喂人工饲料进行鱼苗培育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1.青草堆肥饲养法

广西、广东地区多采用此法。在鱼苗下塘前5~10天每亩放青草200~400公斤,堆在鱼池边腐烂分解沤肥水质,培育浮游生物。养鲢鳙鱼苗的水质要肥,以油青色为好,养草鱼的水质应稍微淡点。鱼苗下塘6~8天再投放一次青草作追肥,一般每亩每次投放青草150~200公斤,依水质肥度灵活掌握。用青草堆肥培育鱼苗,池塘浮游生物较丰富,但水质不易掌握。通常在后期要增投一些精料作辅助,有利于鱼苗的快速生长。

2.粪肥饲养法

在鱼苗下塘前先施基肥培养水质,鱼苗下塘后再施追肥。一般每亩每天施发过酵的粪肥50~60公斤,全池泼洒。施肥量要根据水质肥瘦、气候、水温和鱼苗的生长情况来确定。池水肥度是否得当,可根据鱼苗浮头情况来判断。当鱼苗下塘后3~4天,清晨出现鱼苗浮头现象,日出后即恢复正常,说明肥度合适;如果日出后鱼苗仍然浮头,说明水质过肥,应停止或减少施肥量。如不浮头,水色清淡应增加施肥量。粪肥通常为牛粪、马粪、猪粪、羊粪、鸡粪和人粪等。

总之,用有机肥料培育鱼苗效果较好,但水质较难掌握。最好采用鱼苗下塘前先施混合堆肥,鱼苗下塘后追施经过发酵的肥汁的方法,效果较好,也易控制水质。

(三)无机肥料培育法

无机肥料就是化学肥料。化肥饲养鱼苗的优点是肥分高、见效快、操作简便、省劳力、成本较低、不会污染水质,水中溶氧较高,病虫害较少。缺点是营养成分单纯,培养浮游生物的效果不及有机肥好。用化肥培养浮游生物,通常浮游动物出现的时间比施用有机肥晚一些。因为化肥只能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不能被浮游动物利用,所以首先出现的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后才会大量繁殖生长。

常用的化肥有氮、磷、钾、钙四种。氮肥一般是硫酸铵、碳酸氢铵、氨水和尿素。磷肥以过磷酸钙为主。氮、磷肥最好混合使用。

在鱼苗下塘前3~5天,水深70厘米左右的池塘,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或碳酸氢铵5~7.5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全池泼洒,进行水质的培养,做到肥水下塘。鱼苗下塘后的追肥量要根据水质、天气、鱼苗的生长情况来决定,原则是量少勤施。一般2~3天施肥一次,每次每亩平均施尿素0.2~0.5公斤,或碳酸氢铵2.0~2.5公斤,并施适量的磷肥。施追肥时一定要先用水将化肥全部溶解后再全池泼洒,以免鱼苗把化肥颗粒误作饵料吞食。一般每亩鱼池碳酸氢铵总用量约为30~35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因化肥成分单纯,肥效短,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效果更好。

(四)混合饲养法

混合饲养法是综合了施肥法和豆浆饲养法的优点,两种方法结合进行的一种方法。

在鱼苗下塘前3~4天,每亩施有机肥250~300公斤,培养天然饵料。如果水质不肥还可辅施部分化肥,使鱼苗下塘后即有足够的适口饵料。下塘的最初几天是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时刻,这几天最好投喂一些精饲料,一般每亩每天可投喂1~2公斤黄豆豆浆。以后每3~5天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腐熟的堆肥汁150~200公斤。鱼苗池中的浮游生物,随着鱼体的生长,经常供不应求。特别是青、草、鲤等鱼苗,饲养一周后,池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数量远不能满足需要,这时除泼洒豆浆外,最好用较稠的豆渣、豆饼糊、浮萍或粉状的配合饲料堆放在池塘的四周注水处供它们摄食。

总之,用何种方法培育鱼苗,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可选用其中一种方法,也可两种甚至两种以上方法同时进行。

七、苗种培育期间的注意事项

在苗种培育期间除了要进行施肥调节水质和投喂精饲料外,日常管理也非常重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分期注水

这是加速鱼苗生长,提高出池率的有效措施。刚下塘的鱼苗活动力和摄食能力差,水深应保持在50~70厘米。水浅能使池水温度提高快,加速有机物分解,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同时人工投饵的利用率高,节省饲料。随着鱼苗的生长,需分期加注新水,扩大鱼苗的活动范围,增加水的溶氧量,改良水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促进鱼苗生长。通常在鱼苗下塘后3~5天加水一次,共加水3~4次,每次注水10~15厘米。注水口要用密网过滤野杂鱼和害虫,同时避免水流直接冲人池底把池水搅混。加水的具体时间和数量应根据水质的肥瘦、气候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来说,水肥和气候干旱可勤加多加,水瘦和阴雨天可少加或不加。

(二)巡塘工作

饲养鱼苗的主要日常工作就是巡塘。在黎明、中午和傍晚巡塘,观察池鱼的活动情况,水色、水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每天三次巡塘的具体内容和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是:

早上查鱼苗是否浮头,勤捞蛙卵等敌害。鱼苗浮头在日出后仍未解除,必须马上注新水抢救。这种情况说明水质过肥或浮游动物过多,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和投喂饲料。

中午查鱼苗生长活动情况和是否有鱼病,勤除塘埂杂草。巡塘时要注意如有鱼离群独游,身体发黑,在池边缓慢游动,要马上捞出检查,诊断是什么病,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鱼病严重时要少投甚至不投饲料和施肥。

傍晚检查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决定第二天投饲、施肥量和是否加注新水。

通过合理的注水和科学施肥,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四字要求。鱼苗饲养的中后期,水面常出现一层蓝藻膜,这对鱼苗有害。可在早晨或有风将其吹拢到鱼池的边角时,用石灰粉撒杀,连续2~3天基本上可以杀灭。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水质。

(三)记录工作

饲养管理情况应建立工作日志。将每天的水温、天气变化情况、施肥投饲数量、注排水和鱼的活动情况等详细记录下来,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八、拉网锻炼的目的和方法

鱼苗下塘经过20余天饲养成为夏花,体重增加数十倍至百余倍,要求更大的活动空间;同时各种鱼的食性开始分化,原池水质和营养条件都不能继续满足池鱼的要求,这个时候需要分塘养殖。

夏花鱼种在出塘前要进行拉网锻炼。锻炼的目的是增强幼鱼体质,适应密集环境,经得起分塘操作和运输,提高在出池和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因为拉网使鱼受惊,增加了鱼的运动量,使肌肉结实。同时,幼鱼在密集过程中促使分泌粘液和排泄粪便,增加了耐低氧的适应能力,在运输中可避免大量粘液和粪便污染水质,从而达到提高运输成活率的目的。在拉网过程中,还可以除去野杂鱼,消灭水生昆虫,对鱼苗数量也可作初步估计。

拉网锻炼的方法各地有所不同,但原则是一样的。

广东、广西地区的锻炼方法是:选择晴和的天气,在上午拉网,将鱼拉入长形网箱内。当鱼快要进入网箱时,收网的动作必须缓慢,使鱼自动游人网箱。也可在网箱内轻轻泼水造成轻微的水流,鱼喜欢逆水而游,即游入网箱。操作时勿使网内的污泥和脏物与鱼一起进入网箱。

鱼群进入网箱后稍息片刻。即洗涤网箱(俗称“清箱”),将污物和鱼的粪便洗掉、以免恶化水质和堵塞网眼,影响水的流通和妨碍鱼的呼吸。清箱的方法是:两人操作,分别站在网箱的左右两边、将鱼苗收拢集中在一头,然后每人分别用一只手提住并收紧网箱、将集中鱼苗的一头与网箱的其他部分隔断,另一只手在网箱其他部分的下面用力浇水,将其泼在网箱上,冲洗粘附在网上的污泥杂物等。边洗边走,直至网箱的另一尽头,用盆将集中起来的污泥杂物舀出。鱼在网箱内密集2小时左右放回池中,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锻炼。如果不需要长途运输、第二次拉网即可分塘。如果要进行长途运输,在捕起鱼苗后要进行“吊水”。吊水的方法是将鱼从原池捞出,暂养在瘦水池里的网箱中,经10多个小时,鱼苗体内粪便基本排完,并已适应密集环境,于次日清晨即可装运。

江苏、浙江地区的锻炼方法是,在夏花分塘前需经过2~3次拉网锻炼。第一次拉网叫“开网”,将池鱼围集在网中后,提起网衣,使鱼在半离水和密集的状态下经10~20秒钟后放回原池。隔天进行第二次拉网,将鱼群围集后移入网箱中(俗称“上箱”),使鱼在网箱内密集。为防止鱼浮头,需将网箱徐徐挪动并向箱内浇水,在此同时将塘中漏网的鱼围捕起来,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夏花都得到锻炼。放箱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鱼的体质和活动情况而定,一般经过2小时左右再放回原池。如发现浮头,要立即下塘。要根据鱼体的情况和是否要长途运输,决定是否第三次拉网。如果鱼苗体质较好,已达规格,或不作长途运输,拉第二次网即可出塘。如要长途运输,需再放回池中隔天拉第三网出塘。

拉网锻炼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拉网前,要清除池中的杂草和青苔,以免妨碍拉网和损伤鱼体。

2.在拉网前如有浮头现象,应待恢复正常后进行,气候恶劣时不能进行拉网锻炼。

3.拉网要缓慢,操作要细心,如果发现鱼体娇嫩,鳃盖发红,贴网等异常现象应停止操作,网箱中的鱼要立即放回原池。

4.鱼群进箱后,要及时清箱,清除污物粪便,防止污泥和粘液堵塞网眼引起缺氧死鱼。

5.污泥多、水又浅的塘,在拉网前要加注新水,提高水位。

6.在拉网前不能喂食。



来源: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刘昭恒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