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台,农户搭上微商快车:漳河果蔬滞销后的"突围"之路

阅读提要

8月中旬,往年正是荆门市漳河新区漳河镇瓜果飘香、游客采摘的时节。今年疫情突袭,让数千户果农、菜农措手不及,葡萄、黄桃、丑瓜等近40万斤果蔬严重滞销。经多方努力,目前这些果蔬已卖出大半。漳河镇因势利导,联手当地微商平台设立5个特色农产品转运点,初步实现地产农特产品与荆门中心城区市场的高效对接。

疫情突袭:漳河镇近40万斤果蔬愁销

“你看,这么好的葡萄,完全成熟了,一周内要是不卖完,就只有烂在地里!”8月19日下午,刘正高带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他家的葡萄园,不无忧虑地说。

47岁的刘正高是漳河镇京河村农民,种了1.5亩葡萄,总产量1800斤左右。“往年这时,瓜果根本不愁卖,光是荆门、武汉等地游客采摘就行了,价钱也高,葡萄卖到10元一斤。”刘正高说,受荆门疫情影响,虽有政府帮忙,但到19日还有400多斤没卖出。

在京河村,发愁的不仅是刘正高,几乎全村村民都遭遇瓜果不同程度滞销的难题,其中尤以葡萄最为突出。

村支书苏池富告诉记者,京河村地处漳河水库东岸,距荆门城区10余公里,建有3000多亩四季水果园,拥有葡萄、欧洲大樱桃、猕猴桃、蓝莓、杨梅、梨子、黄桃、柑橘、冬枣等10多个品种,其中葡萄面积达800亩,全村200多户,70%以上种葡萄。

“村里葡萄产量大,加上不好储运,眼下销售难度最大。”苏池富估计,疫情以来全村滞销的葡萄总量在6万斤至7万斤。

除了京河村,漳河镇所辖42个村(社区)的果蔬都不同程度滞销,截至8月15日,包括当季葡萄15万斤、丑瓜4万斤、黄桃3万斤、脆枣2万斤、梨1万斤,以及冬瓜、南瓜、苕尖、菱角等大量蔬菜,累计滞销近40万斤。

多方助力:滞销瓜果卖出大半

果蔬大量滞销,引起各方关注。漳河新区防指将漳河特色农产品纳入保供企业采购清单,并为29个农业生产主体办理车辆通行证54张。在漳河镇委镇政府统筹下,各村采取对接保供商超、组织本地合作社代销、联系城市小区配送等方式大力推销。

“我们村办了2张通行证,4名村干部每天帮村民卖水果、送水果。”苏池富说,近一周,村里每天都通过京河葡萄配送微信群接单,仅8月19日这天,村妇联主任袁梦玲就卖出近800斤葡萄,村医苏翠云帮忙卖了近500斤,此外漳河镇驻村工作队也帮忙卖了几千斤。

村里小伙子们也没闲着,魏乐洋、苏灵君、张小鹏3人,每人都卖出葡萄1000斤以上。“我广泛发动同学、朋友等各种关系,人托人,拉了一个400多人的微信接龙配送群。”32岁的魏乐洋告诉记者。

漳河果蔬滞销,引起从事柑橘电商多年的本土企业湖北漳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丽华关注。8月16日,李丽华带人到苏集村摆摊,当天共收购冬瓜、玉米、辣椒等农产品4000斤,全部捐给荆门城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同时,她还通过“漳小蜜”特色农产品微信配送平台帮销漳河农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万斤,其中丑瓜1万多斤,葡萄5000余斤。

多方助力,葡萄存量迅速下降。苏池富透露,截至8月21日该村葡萄已销售七成多,现在村里每天都有货车穿梭收购,有时要忙到凌晨一两点。

“目前全镇3万斤黄桃卖完了,15万斤葡萄卖了约8万斤,4万斤丑瓜只剩1.5万斤,蔬菜每天销售超过1万斤,滞销问题大大缓解。”8月20日,漳河镇防疫指挥部市场保供组负责人介绍。

设立转运点:政府搭台对接电商平台

漳河蜜橘、京和葡萄、果冻橙……依托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漳河库区地理、资源优势独特,特色果蔬声名远扬,总面积逾10万亩。破解农产品卖难,长效机制何在?

漳河镇副镇长刘晓亮介绍,该镇已与湖北漳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利用该公司电商平台优势,在荆门城区消费者与漳河镇农户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初步设想是以烽火台社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名义与漳发农科联手建立合作联社,形成长期合作机制。

作为合作的第一步——设立特色农产品临时转运点已于8月20日落地。该镇将42个村(社区)划分为五大片区,每个片区均设立一个特色农产品临时转运点,负责农产品集中收运、供货清单汇总上传,各片区与漳发农科直接对接。

当天8时许,38岁的迎接村村民张小波开着私家车赶到镇农贸农场,将一筐筐葡萄搬到新搭建的长棚里,加上母亲随后用小三轮补送的货,一共400多斤,过秤后,这些水果很快被转运到荆门城区的申通快递网点。

这个新搭建的长棚,就是漳河镇特色农产品临时转运点。负责过秤、运送的是漳发农科工作人员,当天共收购葡萄、菱角等农产品3000多斤。

“头天晚上,漳河镇各片区农户通过微信、电话报供货清单,荆门城区居民通过‘漳小蜜’微信接龙群下单购买,我们进行供需匹配确认后,次日早上农户就把货送到转运点。”漳发农科工作人员陈莹说。

在镇上临时转运点,记者看到,许多村民开着私家车、皮卡或小三轮,将一袋袋葡萄、柑橘、菱角等果蔬送来,交由工作人员过秤后就走了。“以前到城里卖柑橘,开小三轮要花近一个小时,现在到转运点只要10分钟,方便多了!”60岁的刘院村村民杜永华感叹。

刘晓亮表示,漳河镇将大力推广农产品临时转运点集中收购装运模式,疫情期间,转运点以公益运作模式;疫情之后将以农产品临时转运点为依托,打造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终端的线上线下全链接平台,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后还将着力打响漳河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全媒记者李剑军 童晨曦 通讯员熊东东 叶玉兵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李剑军 童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