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35万亩核桃长成“摇钱树” 一棵丰产核桃树产值逾千元

保康县荆源丰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德辉介绍核桃园管护情况。

保康山多,发展林业产业条件得天独厚,成为“湖北核桃第一县”。

一棵核桃树,历经市场打磨和科技加持,它会演绎出怎样的故事?在核桃采摘前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保康大山实地探访。

亩产创全省之最

7月31日,烈日炎炎。保康县寺坪镇皮家坡村核桃基地,青翠的核桃挂满枝丫,一派丰收景象。

荆源丰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德辉摘下一颗青翠的核桃,掂了掂重量,剥开青皮,露出硕大的核桃壳。“8月下旬就可以采摘了,今年产量不会低于去年。”老龚是种植核桃老把式,手一掂就知道轻重,八九不离十。

去年,龚德辉着实风光。经专家测产,荆源丰合作社皮家坡村核桃基地平均亩产干果684.4斤,创下我省之最。

“一亩林地栽10至12棵核桃树,产值达1.3万元,平均一棵产值逾千元。”龚德辉说,种核桃树讲究技术。

皮家坡村有种植核桃的传统,但过去产量一直不高,农民也疏于管理,核桃园杂乱无章。

2017年,荆源丰合作社以每亩500元的价格与皮家坡村签订承包合同,流转200多亩核桃园做为自营基地。除此之外,将周边村62户种植户纳入合社作管理,面积达640亩。

合作社大刀阔斧改造核桃园。龚德辉砍掉多余的核桃树,每亩只保留10至12棵,再配套水肥一体化,搭建护房、晒棚等基础设施。

改良后的核桃园,树虽然少了,但产量却一年比一年高。

科技团队持续跟踪解难

荆源丰合作社打了翻身仗,只是保康核桃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有一支科研团队在默默地出谋划策。

2013年,保康县政府与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省林科院不断整合项目和人才资源,逐步加大对保康核桃产业的智力支持。

省林科院经济林所博士徐永杰就是其中一位。几年下来,他几乎跑遍保康所有的核桃基地,对全县核桃情况了如指掌。

记者见到徐永杰时,他正陪同省林业局和省建设银行的工作人员一起在保康做调研,省建行乡村振兴部准备为保康核桃量身打造一款信贷产品“核桃贷”。

谈到保康核桃,徐永杰滔滔不绝。“保康山多,环境条件适合种植核桃。然而,由于农民对技术不得要领,广种薄收,效益不高。”他说,大多基地核桃树密度太高,导致树冠伸展不开,阳光无法穿透,不仅果实小,挂果率也低。

徐永杰率领科技团队从建设示范基地入手,推广良种良法,每亩种植10至12棵核桃。

城关镇三溪沟村78岁的王西刚尝到了科技的甜头。12年前,王西刚在家门口种下一片核桃树,起初每亩只落得几百元。在徐永杰指导下,王西刚改造核桃园,去年核桃收入3万多元,加上其他收入,全家脱了贫。

保康核桃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徐永杰介绍,经过测产,全县平均亩产干果300斤以上的核桃园将达到上百家。

“吃干榨净”每一颗核桃

保康县是“湖北核桃第一县”,农民对核桃寄予厚望。

2007年,保康县委、县政府决定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制定50万亩核桃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借助省林科院的智力,推动核桃提质增效。15年的摸索,保康县的核桃产业终于找准了方向。

2018年,省林科院在保康设立“核桃工程技术中心”,成立核桃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举办“湖北省首届核桃产业科技论坛”,为核桃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湖北圭萃园公司是一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省林科院专家团队的支持下,公司“吃干榨净”每一颗核桃。

走进圭萃园公司,记者遇上年轻的海归董事长章景志正在直播带货。“我们采取物理冷榨,核桃油保留原有的风味和营养……”章景志介绍,公司核桃油、核桃乳等天然产品深受欢迎,一斤核桃油卖298元。“目前正在开发核桃多肽粉等高附加值产品。”

种质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省林科院帮助保康县建设“秦巴山区核桃种质资源库”,成为省级核桃资源库。徐永杰介绍,该资源库已收集泡核桃、核桃楸、黑核桃、野核桃、薄壳山核桃、种间杂交等7个种、155份无性系种质资源,正在培育保康本地“楚林保魁”“楚林保胜”“楚林保丰”“楚林保鑫”等一批新品种。

满山核桃长成“摇钱树”。保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核桃产业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陈永高介绍,目前,全县35万亩核桃长势喜人,15万亩挂果见效,年产干果1300万斤,实现收入2亿元,带动5.5万人增收致富。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全媒记者汪训前 通讯员赵辉 都正阳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汪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