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土气”的农作物变成时尚的“三生郧阳”

7月30日晚,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在湖北工业大学落幕,来自全省104所学校的329个项目争金奖冲国赛。本届“互联网+”大赛红旅赛道上,不少参赛项目紧跟政策导向,扎根乡土,助力乡村振兴。获得省赛金奖的湖北工业大学《三生郧阳——打造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新品牌》在实地调研郧阳农产品基础上,推动建设区域公共品牌“三生郧阳”,开发社区电商小程序,开展电商培训,孵化乡土网红,带动当地创收,助力郧阳成功获批国家级电商示范县。

大学生当“选品经理”,打造“三生郧阳”

“郧阳是生态宝地,可农产品的销路却不乐观。”2018年夏天,湖北工业大学组建了一支“三下乡”实践队深入郧阳调研。

当时的实践队队长,项目负责人姬澳介绍,郧阳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为支持丹江口水库建设,10余万人搬迁,原先分散在各地的移民组建了新社区,着重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不好卖,核心原因是缺少特色品牌”,为了让百姓安居兴业,政府设立公共品牌,搭建电商平台,以发展经济,湖工大实践队便是前来协助的一支队伍。

团队与郧阳商务局电商办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由政府牵头提供基地,湖工大师生参与运营和产品开发,共同打造“三生郧阳”这一品牌。

什么样的产品适合纳入到品牌下?不同的产品分别能做到多大规模?学生们干起了产品规划的事。顶着烈头,团队跑遍了郧阳区19个乡镇,记录了二十余种农产品,爽滑的香菇、香甜的老米酒、芬芳的木瓜酿……这些零散兜售的农货在农民眼里不起眼,在实践队员心中却是件件值得开发的“爆款”。

经过讨论,团队最终决定将香菇作为品牌主推产品,对不同农产品制定了区域定位和营销计划,提取当地的文化基因,对产品进行外包设计。30款产品上架,“土气”的农作物变成时尚的“香菇脆”、 “煲仔饭”,帮助农民人均增收600元,间接带动相关产业营业额增长200万余元。

千余场电商培训,孵化百余名乡土网红

“品牌立起来了,东西想卖得好,引流和渠道必不可少。”项目答辩人席雪萍说,团队与政府合作期间,共同开展了千余场电商培训,教授理论与技术课,许多农产品商都瞄准了直播和短视频,参与培训的达1.5万人次。

除了讲解一些基本的直播操作流程,学生们有时会帮企业或农户拍摄一些宣传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上,但一开始观看量较低。询问指导老师,才发现是自己的审美视角与视频用户有所不同。“我们会偏向于拍摄秀丽的风景画面,以为比较引人注目,但用户不这么想”。团队多数成员是电子商务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了寻找受众偏好,他们发挥学业专长,借助后台的数据绘制用户画像,发现农产品视频的受众更青睐生活气息足的画面,便修改了原有的拍摄脚本。同时,团队还进一步实施精准化投放,根据人群包进行投流,提升视频的点击量和观看时长。

一千多场培训成功举办,团队协助政府孵化了网红乡土直播员729名,郧阳也因此成功获批国家级电商示范县。

开发电商小程序,三地同时推进助农模式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郧阳农产品滞销。团队携手湖工大经济与管理学院志愿服务队驻十堰成员,参与到央视首场为湖北直播带货的连线中,承担后勤服务,快递打包工作,将郧阳特产花菇、红薯粉条发往全国各地。历时47天,共销售农产品6757.96万元,解决17.9万城市居民无法采购蔬菜的问题。

复工复产之际,团队又与电商办合作开发出了一款区域性小程序——郧阳供需发布中心,供本地区居民上传供需信息,又结合运营环境以及社区电商兴起的背景,和湖北五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郧菜场”小程序,使居民能购买自家周边富余的新鲜农产品。

今年7月,团队组成湖工大数商兴农志愿服务队兵分三路,以郧阳电商经验为龙头,将其成功模式推广到枣阳、麻城,三地同时推进。“在持续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都存在人才稀缺的弊病。“席雪萍说,看到农产品待售而没有主播,就和同学一起站上主播岗位,学起了直播带货。三天9场直播,收益千余元。

“我们希望未来加盟‘三生郧阳’品牌的不仅仅是农产品,还能链接服务业和文创产品,集成规模效应。”席雪萍说,目前团队还在持续借助寒暑假前往郧阳参与运营和调研,希望能有更多年轻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通讯员文宁静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