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深井、凿绝壁、架飞线 湖北率先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

架设在宜昌长阳两山之巅的“龙池飞线”饮水工程,单跨1480米,最大悬空高度600多米,解决了当地305户村民吃水难题

小小一滴水,关乎大民生。北望秦巴、西越武陵;东跨大别山脉,东南接幕阜,荆山楚水,哪里都有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的足迹。

从悬崖绝壁处凿水、钻深井解千年渴、深山飞线引清泉……他们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在难中之难、艰中之艰中破局。

从“有水喝”到“喝好水”,湖北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从“面的覆盖”迈向“质的提升”,成为群众受益最直接、受益人口最广的民心工程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8万余处,供水人口4369.97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和规模化供水人口占比分别达到96%、94%和77%,分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11和26个百分点。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钻深井、凿绝壁、架飞线

湖北率先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

水,关乎生存。

靠天接雨水,就地挖窝蓄水,入天坑赶水,到十里开外背水,等政府送水吃……保康县马良镇赵家山村的村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引水方式,会在这一代终结。

地处鄂西北深山腹地的保康县,七成以上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地下溶洞暗河遍布,难以涵养水分,人畜饮水异常艰难。

今年77岁的周祥虎老人至今记得,40多年前,他在一个渗水的泥坑旁等了整整一夜,才挑回两担水。“浸水坑必须要等到它流一点出来,你才能挖得到水,有一瓢就挖一瓢。我们这里吃的什么水呢?桶桶是脏水。”

而现在,拧开水龙头,烧一壶开水,泡上自己种的高山茶叶,就是赵家山村村民待客的标配。“这个水,又清又甜。”周祥虎说。

这是湖北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一个缩影。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问题,摸清家底,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多次组织开展现状与需求调查,逐县逐项对接,联合6个省直部门编制《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还同步编制了全国唯一的省级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专项规划。

2017年,地质专家在赵家山村郝家冲探明喀斯特地貌地下河走向,在省水利部门指导下,大型钻机、空压机24小时作业,4月12日,当钻井深度达到483米深时,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压过大型机械的轰鸣,直冲云霄。

一泓清泉缓缓流出,在喀斯特地貌区打井取水这一世界性难题,自此改写。

荆楚大地上的奇迹,并没有就此止步。2018年10月31日,恩施州屯堡乡田凤坪村,通过吊篮运输,在500多米高、1000多米深的高山绝壁中取得生命之水;2019年6月2日,经过一年的施工,单跨1480米,最大悬空高度600多米的“龙池飞线”,横跨万丈河谷,引清泉至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池村的院坝屋头……

经过三年的持续攻坚,湖北提前两年完成2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脱贫攻坚任务,率先一年实现国家现行标准下省域4369.9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覆盖。

山泉水、兴产业、润民心

“幸福水”浇灌美好未来奔小康

水,关乎发展。

湖北省水利厅将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作为水利扶贫头等大事、头号工程,精心谋划,严密组织,建立厅级领导联系贫困县和分片包干联络机制,对口跟踪,严“督”实“战”。

解决了用水之忧,恩施屯堡乡田凤坪村这座风光旖旎的小村庄,像是被唤醒一般。绝壁栈道、龙头岩等惊险刺激的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国道沿线的村民办起了农家乐,纷纷吃上“旅游饭”,再不用担心因缺水而被迫停业。

有了山泉水的灌溉,赵家山村的线椒、烟叶套种蔬菜、软籽石榴……一朵朵曾经只在梦里出现的“致富花”,竞相盛开。2019年,赵家山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突破1.5万元,仅果蔬种植产业便扩大至近30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逾30万元,富裕康乐的生活,稳步而来。

十堰市房县4年内,兴建农村集中饮水工程308座,分散饮水工程870处,供水规模达5.71万吨/日,受益易地搬迁小区682个,解决了40.06万农村人口吃水难题。村民们用上清洁自来水,劳动力从挑水、担水中解放出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平均每年实现劳务收入18亿元,14.05万贫困农村人口甩掉贫困“帽子”。

有了水源的保证,产业活了、环境美了,人气越来越旺,村民奔小康的步伐不断加快,乡村振兴也铺开斑斓画卷。

去年10月,在湖北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水利厅副厅长唐俊介绍,2016年以来,已累计争取中央投资11.66亿元,落实省级预算内补助资金11亿元,省级转贷市县政府债券额度19.95亿元,争取省政府明确从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中统筹解决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在投资安排上,重点向37个贫困县倾斜,共安排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15.51亿元,占比68.45%。

2020年是湖北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战疫、战洪、战贫三战叠加,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体党员闻令而动、向险而行、恪尽职守,督促各地成立农村供水服务保障工作队1132个、10729人,累计抢修抢险6700多次,确保全省农村供水总体平稳有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专门介绍了湖北农村抗疫情、保供水的做法和成效。

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

谱写湖北高质量发展水利新篇

水,关乎未来。

在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大王镇上堰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安了净水装置,“没办法,我们这里的水含钙高,容易得肾结石,不过滤根本不敢给娃娃喝。”村民程良文介绍。

但今年程良文家的滤芯却闲置了。这变化,缘于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大王、太子片区二级管网建设项目,让村里的村民用上了和大冶市一样的王英水库的库水。告别了高钙水,迎来甘甜水,健康有了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群众交口称赞。

进入新时代,转变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的观念和模式,打破城乡供水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服务,已然成为百姓的新需求、新期待,也成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新使命。

我省坚持规模化供水的发展方向,持续在“建大、并中、减小”上下功夫,“十三五”期间,分散工程数量和供水人口锐减均超过70%。到2020年底,湖北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达77%,万吨级工程供水人口达50%。全省93个有农村饮水安全任务的县市区中,43个基本实现规模化供水。

“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资金95亿元,促成全省20个县(市、区)采取PPP、BT、BOT等模式融资20多亿元,建设运营水厂50多座,此外还统筹完成711万非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

对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全面评估,全省县城以下4369.9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部达标。2020年8月份,全国脱贫攻坚普查结果显示,我省共入户调查114.66万贫困户,没有饮水安全无保障问题。

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主任陈建华表示,去年,省政府又将79个农村饮水提标升级项目纳入全省疫后重振补短板三年行动方案,总投资91亿元,计划改善农村供水人口1000万。

一处处农村供水工程,一汪汪挨家到户的清水,荆山楚水都听得见老百姓对“水龙头”的点赞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将重整行装再出发,在一轮轮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强管理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为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谱写更绚丽的水利篇章。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记者刘丁维 通讯员熊渤 包严方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刘丁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