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有序复工复产一月,小龙虾成“开路先锋”



垄上水产纵四海,服务八方暖人心!

明媚的春光撩拨得小龙虾躁动起来。惊蛰前后,潜江小龙虾销量连续突破10万斤关口。仅3月7日一天,潜网集团发往上海、江苏、浙江、贵州等十余个省市的水产品就达70吨。

道路封了,小龙虾是怎么出城的?潜网集团一份调拨单显示:车牌为鲁HM9VXX的大货车装载10吨小龙虾,从位于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的中国虾谷小龙虾交易中心出发——江苏南京卸货——常州卸货——无锡卸货——苏州卸货——到终点上海卸货不返回。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主任张传银说,全市从2月中旬有序复工复产以来,小龙虾俨然成为“开路先锋”。

(1)

小龙虾是潜江的大产业。

今年潜江虾稻共作养殖面积85万亩,9成已复工。其中万亩小龙虾生产基地13个,千亩小龙虾生产基地70个。

3月7日一大早,在熊口镇赵脑村12000亩虾稻共作基地,村民毛爱林正在捕捉虾田里的泥鳅。她家在基地有两个30亩的老虾池。今年2月22日,通过镇上社区身体检测合格后,她和另外10多个村民成为第一批下田作业的人。

“食宿都在各自虾池上的管理房里,合作社对生产生活物资实行统一配送。”毛爱林说,在疫情没有完全解除前,中途是不允许回镇上的。前一段时间,毛爱林主要是打捞虾池里的青苔,进行田块消毒和水管理。近期,一个是将虾田里的泥鳅卖出,二是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卖虾苗。

虽说虾苗的价格比去年略低,不过这并不影响毛爱林的心情。去年底,她未雨绸缪,在离基地不远的夏桥村包了一个虾池,因为受疫情的影响,她早早地将这块虾池腾空了,现在将基地的虾苗投放到这个虾池,正好养大虾。她说,只要疫情得到控制,大虾还是蛮有出路的。

潜江市绿途虾稻共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常洪说,他们的12000亩虾稻共作基地,9成以上的虾池都复工了。此外,合作社还在天门市承包4000亩虾池,前不久,通过规范手续,先期10多个村民顺利到达天门市,目前,正有序组织复工。

(2)

小龙虾可随时捕捞,随时补苗。一年四季此消彼长,只要有市场,立马可供货。

疫情发生后,潜江调整战略,指导虾农大幅提升大规模商品虾的比例,以赚“大虾”的钱为主。同时,因地制宜开展虾稻共作繁养分离生产,科学合理开展虾稻共作立体综合生态模式生产。

如今天气转暖,在洞里藏了一个冬天的“大虾”们,已经手舞足蹈等待出水。

与毛爱林小规模养殖不同,陈芝斌手笔更大。从3月4日开始,他每天销往全国省会城市的小龙虾在万斤以上。

5年前,陈芝斌在潜江市运粮湖管理区流转3180亩土地当了农场主,发展虾稻产业。近几年,100户贫困户依托他的家庭农场脱了贫。

今年,陈芝斌担心已脱贫的农户受疫情影响减收,他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春节前就开始琢磨虾稻生产、经营、服务农户的事;二月底严格按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每天组织调水、肥水、除青苔。

“现在还管控得很严。”陈芝斌说,上面要求我们分时段下田,每户下田人员不超过2人,必须体温正常,防护措施到位,并有村干部下田巡查统计,适时上报。

陈芝斌紧盯着市场,租了农场一家闲置企业,投资300多万元上了冷链物流装备。目前,已与全国20多个省会市场签下了销售合同,要确保虾农大疫之年不减收。随着疫情管控到位,交通日渐畅通,陈芝斌预计,小龙虾日发货量将会有大幅上升。

(3)

防控不松,农事不误。早在2月11日,潜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就以红头文件形式,要求全市有序开展企业复工和春耕生产。

这份看起来有些“超前”的文件出台,建立在辖区疫情较轻和科学防控的基础之上。

据央视等媒体报道,潜江市从今年1月17日开始“超前”定点收治第一批病人。至今,潜江确诊人数牢牢控制在200人以内,连续多日新增为零。潜江也是全省第一个驰援武汉的城市,30吨莱克调味小龙虾等物质让一线医护人员备感温暖。

麦花雪白菜花黄,柳枝消瘦虾儿壮。眼下,潜江小龙虾养殖复工复产正逐步升温。

为支持这一支柱特色产业发展,潜江市委市政府统筹整合了2亿元专项资金,对相关企业进行扶持。虾稻加工企业和物流销售企业如因防疫造成市场波动,产生重大亏损,可以申报单个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的政府补助。

2月25日,中国虾谷小龙虾交易中心今年首次开通浙江宁波线物流专线。

潜网集团总裁康峻介绍,为确保小龙虾品质安全,交易中心每天对销售市场早晚消毒,坚持每天对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为防止人群聚集,该交易中心将以往的现场交易改为网上预约和电话预约,与虾农虾商、合作社进行实时沟通,针对性地开放一些城市和线路。随着专线越开越多,每天小龙虾发货量直线上升。

来源: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李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