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我州蔬菜淡季均衡供应,推进蔬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现结合我州实际,重点围绕城郊蔬菜生产、高山蔬菜茬口布局和魔芋越冬贮藏提出以下秋冬季生产管护方案。
一、茬口安排
结合州内各地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实行科学轮作,对易发生连作障碍的菜地实行1/4轮作或休耕制度,合理安排绿叶菜类、甘蓝类、茄果类、根茎类、豆类等蔬菜生产,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粮菜轮作等高效栽培模式。高山蔬菜推广同一品种在不同海拔梯度排开播种,或同一海拔高度根据市场行情,在适宜的播种期内排开播种,10-20天播种一批,确保市场均衡供应。
二、品种选择
秋冬蔬菜需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害、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宜我州种植的品种,搞好早熟及晚熟品种搭配,有效延长供应期。冬季以萝卜、甘蓝类越冬蔬菜为主,重点发展抗病和耐抽薹越冬品种,注重冬季防冻,填补冬春市场缺口,降低种植风险,满足“两节”期间市场供应。春提早栽培,辣椒可选香辣将8号、香帅等,茄子可选黑丽长茄、黑美丽、春秋长茄等,番茄可选红金石9号、金刚721等,黄瓜选12-4、津伏一号、碧如玉等,西葫芦选玉娇龙等良种。适度发展青花菜、紫甘蓝等名特优蔬菜。
三、培育壮苗
苗好半成收。茄子、番茄、瓜类、豆类可采取做酿热床或辅地热线加温育苗。时间因品种而定,辣椒、茄子应在10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假植。番茄应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瓜类、豆类应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育苗。育苗管理。注意保温与通风,控制温湿度。种子发芽以25-30℃为宜,根系生长要求土温12℃以上,床内相对空气湿度以60%-70%为宜。
四、田间管理
1、科学施肥。秋冬蔬菜生产要增施有机肥,如猪、牛粪及堆肥等,减少氮、磷化肥投入,适度增加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微生物肥料(菌剂)和生物活性物质,以控减化肥用量。鼓励使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高效水溶肥替代常规肥。连续结果蔬菜除基肥外,需多次追肥。结果前追肥不宜多以防徒长。第1、2花序结果后,要重施追肥。一般定植后10天内施提苗肥1次,以后每采摘一轮施追肥1次,每亩每次施沼液1500-2000kg,或尿素20-25kg,钾肥15kg,共施结果肥3-4次。
2、合理灌水。由苗期转入快速生长期的秋冬蔬菜,要及时浇水,促进菜苗老健,预防蔬菜受冻。开花结果期生长旺盛,需加大水份供给,促进优质高产。当秋菜逐步进入采收期时,已到寒露之后,天气转凉,此时要适当控制浇水。
3、大棚管理。入冬后,设施蔬菜因日照短、天气寒冷而生长趋缓,应严格控制肥水,特别是大雪至大寒期间,要坚持不旱不浇水,选寒流刚过的晴天上午浇小水,水温不能低于10℃,并尽量少追肥,必要时可选晴天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0.3%硝酸钙+1%葡萄糖液。入春天气转暖后,适当增加水肥供给。在连续阴雨雪雾霾天气到来之前,停止浇水,并尽量少通风,适当加强保温措施。在连续阴雨雪雾霾天气期间,清洁膜面,只要不下雨雪,就应在午前揭膜见散射光。必要时可采用植物生长灯、LED灯、碘钨灯、钠灯等进行人工补光。若夜间温度过低,则应采取电热风机、固体燃烧块等进行应急补温。
4、越冬贮藏。搞好魔芋种越冬贮藏管理,冬季冻土层不超过10cm的地方可覆土5cm宿地越冬,海拔高冻土层超过10cm地方,应于小雪前后起挖,凉干后平摊于悬地木板或楼层烟熏保存,保持通风,温度控制在4-10℃,注意防治灰霉病和干腐病,加强检查,及时清除病芋,保持通风,用含有效碘5g/L碘伏喷雾防治。
五、病虫防控
大力推行病虫绿色防控。农业防治可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应用葱、蒜、芹菜等伴生栽培,实行深耕高垄栽培,采用黑色、黑白双面地膜覆盖等技术。逐步推广杀虫灯和性引诱剂,设施蔬菜全面推行防虫网、粘虫板及高温闷棚等物理防治技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露地蔬菜以安全、高效、经济的新农药及生物药剂为主,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和采收安全间隔期,通过精准对靶施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及烟雾机使用等技术提高化学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高山蔬菜集中产地,可成立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行统防统治。
六、科学防灾
秋冬蔬菜生产期间,冷害、冰冻、雨雪等灾害时有发生,可根据天气预测预报信息,提早采取应对措施,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加强两节期间产销信息监测预警,促进市场合理调剂,扩大绿色优质蔬菜供给。进入冬季,发现棚膜破损及时粘补,以防透风灌雨雪,降低棚内温度。大风来临前,密闭通风口和门窗,雨雪天气,及时清除设施上积雪以增加光照。随时清好“三沟”,保证水沟畅通,以便降低水位排除渍水。连续阴雪天气后骤然转晴时,揭去覆盖物后要注意观察秧苗变化,发现萎蔫,立即用薄膜盖好,恢复后再揭开,萎蔫再盖上,如此反复,经过2-3天,即可转入正常管理。
文章来源:恩施州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郑章淋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