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7时,应城市田店镇镇委办公楼内,全体干部正在集中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白天各自有工作要做,难以专心致志进行学习,容易流于形式。”镇纪委书记严建业说,自从干部吃住在镇后,有条件夜学,既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个人的提高。
此时,在义和镇机关大院灯光球场,镇干部、村民正在进行篮球友谊赛。镇党委副书记陶仙侠抹了一把汗:“这算不算‘打成一片’?”
7月下旬,应城市出台了《加强乡镇干部日常管理与关心关爱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激励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群众纷纷点赞。
迟来早归,“候鸟”怎能当好“头雁”
今年6月中旬起,应城市主要领导对16个街道、镇、场和市开发区进行密集调研。一天,调研组抵达某镇政府时已是下午5时30分。会议室里,汇报材料准备充分,班子成员有问必答,但办公楼内的多间办公室已是人去屋空。
无独有偶。7月初,市委组织部夜访某镇,办公楼一片漆黑,唯一亮灯的值班室内空无一人。
2014年,中央和省级先后下发过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应城市结合自身情况也出台过具体实施办法。为何“候鸟式”乡镇干部不减反增?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一是食宿条件相对简陋,客观导致不愿住;二是交通条件和通讯手段明显改善,主观认为不必住。
然而,老百姓并不认同。“早上来得迟,下午收工早,一心只惦家,城乡两头跑。”辛辣的顺口溜里,夹杂不满。
7月25日,《规定》正式出台。明确要求:除开会、请假和出差等特殊情况外,市开发区和城中、城北、四里棚3个街道办事处工作日要有1名党政正职在工作地住夜;其他13个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周住夜不少于4天,每月不少于18天。各地贯彻执行情况将列入年度考核,违反《规定》的,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和监督责任,视情节轻重予以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不仅管理严,而且监督严。7月份,应城市纪委和组织部联合进行了2次明察暗访,通报批评3人,约谈4人。
约谈中,一位乡镇干部心存抵触情绪,认为晚上是非工作时间,没有必要如此严管,就算发生紧急事件,保证随叫随到就可以了。
对此,市委组织部部长乐卫国表示可以理解,但不是理由:“你自己算一算,早晨晚来一会,中午休息一会,下午早走一会,一天真正的工作时间能有几个小时?‘候鸟’怎能当好‘头雁’?”
《规定》执行以来,各地重新修订完善相关制度37个,将住夜值班制度严格落实。
如今,干部住夜已成为常态。夜幕下,亮灯的办公室越来越多,“候鸟”式乡镇干部越来越少。
时间变多,方知工作“差得多”
严管之下,住夜成风。但要想住得久,还要辅以厚爱。《规定》要求各地办好机关食堂,既要吃得饱,也要吃得好,因地制宜新建或改建干部周转房,并配备空调、电视、热水器、无线网络等生活设施和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场等文体设施。
东马坊办事处筹资22万元,改造某编织袋厂废弃办公楼,新增住宿双人间22套;天鹅镇筹资30余万元,维修机关食堂和给排水系统;义和镇筹资30万元,维修宿舍楼、办公楼,新建公厕、浴室;汤池镇为每名住夜干部安排单独宿舍,并配备书屋和文体活动室。
《规定》还要求,适当提高乡镇干部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最高可达20%;大胆提拔重用长期在边远乡镇经受磨炼、表现优秀的乡镇干部;优化乡镇干部特殊岗位补助发放管理机制,落实体检、休假及补休制度,按规定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食宿条件改善,进步空间进一步加大,乡镇干部们越干越起劲。”市纪委书记易卫斌说。
杨河镇镇长、副书记和副镇长合住一套三室一厅,每日早晨6时借助晨练的机会,实地调研了乡镇垃圾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边跑边聊,边筹谋对策。
三合镇干部在抗旱期间坚持每天夜巡旱情,机井、水厂实时情况了然于胸,科学调配让全镇群众没有为“水”而愁。
工作时间变多,工作效率提高,乡镇干部们感受最深的是——以前总以为干得“差不多”,现在才知道是“差得多”。
群众点赞:好作风又回来了
8月30日晚饭后,湖北葛蓬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水金来到义和镇政府,要和镇领导沟通“扩大土地流转面积”的事情。他说,投资农业当农民,习惯起早贪黑,以前来镇里办事,来早了人家还没到,来晚了人家回城了,找镇领导一靠运气、二靠死等。
现在呢?“干部住下了,关系亲热了,原来的好作风、好传统又回来了。”丁水金说。
像这样利用“多”出来的时间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各个乡镇不胜枚举。
杨河镇党委书记褚亚敏晚上到孙罗小区参加屋场院子会,倾听群众心声,从安装路灯到下水管网清淤,从电路老化到堰塘改造,社区居民的大事小情,照单全收,一一安排。
天鹅镇干部魏魁、寇志腾经常晚间到江河村贫困户田和平家嘘寒问暖,握着他们送来的5000元扶贫贷款,田和平激动地说:“再不脱贫,对不起人家。”
统计显示,《规定》实施以来,应城市各乡镇干部积极转变工作作风,进村入户、排忧解难,先后开展基层夜话、住镇夜学、带头夜访活动300余场次,解决抗旱引水、厕所革命、精准扶贫、企业困难等实际问题500多个,帮扶困难群众400多人次。
责任编辑:谢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