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00余名蜂业专家五峰论道“甜蜜事业”

9月28日,全国第五届中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蜂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五峰农民蜂收节在五峰开幕。全国300余名专家学者及蜂企代表围绕中蜂养管技术及产业化等主题展开学术研讨,让山间的小蜜蜂产生大效益。

中蜂全称中华小蜜蜂,在五峰养殖历史悠久,早年的《长乐县志》、《五峰县志》等均有记载。近三年,五峰中蜂蜂群以近50%以上的增幅突破发展。期间,五峰科学制定了《五峰中蜂产业综合发展规划》,把中蜂产业作为继茶叶产业之后的又一重点特色产业予以扶持。中蜂产业被列为九大扶贫产业之一,成立了“五峰中蜂产业协会”,累计组织培训3800人次,成功培育10余家种蜂场,打造20家标准化中蜂养殖示范场和100家以上的中蜂养殖示范户,并在“世界蜜蜂日”积极宣传开展中蜂保护。同时,五峰已与北京中蜜集团签订战略框架协议,为中蜂产业长足发展增添新活力。

2017年5月,五峰被正式确立为湖北省唯一的国家中蜂扶贫试点示范县。目前,全县中蜂饲养户达到5603户,饲养规模达到56000群,蜂蜜产量预计可达到25万公斤以上,产业综合产值有8000万元。其中,已累计向贫困户发放中蜂产业奖补资金近1000万元,预计有3500户贫困户养蜂脱贫。

开幕式上,中国养蜂学会、湖北省养蜂学会分别与五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为五峰中蜂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强化沟通协作,普及蜂业科学知识,加强养蜂生产、蜂产品加工与流通、蜂业科学技术成果、经验及市场信息的交流与指导,促进国际蜂业的交流与合作,繁荣与发展五峰中蜂产业。

据了解,为期两天的节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将围绕野生中蜂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中蜂成熟蜜的标准化生产、中蜂产业发展、中蜂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推进等课题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实地参观五峰中蜂文化科普示范基地、蜂产品展示中心、中蜂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中蜂传统与现代结合养殖及中蜂成熟蜜示范基地。同时,还将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五峰农民蜂收节,开展“拜神农、祭蜂王”、蜂农现场采蜜、专家现场品蜜、鉴蜜等多项活动。

链接>>

“甜蜜事业”存隐忧——全国中蜂产业发展论坛的忠告

9月28日,全国第五届中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五峰县举行。3年来,五峰中蜂产业规模年增长超过50%。去年,五峰被确立为湖北唯一国家中蜂扶贫试点示范县。

中蜂产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为何我国当前蜂蜜产量大,质量却堪忧?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究。

保种:忌从外地盲目引进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在中国养殖历史悠久。因投资少、见效快、不占地、蜜蜂授粉有利于农业增产,近年来中蜂产业快速发展。

“快速发展也带来隐忧。”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杰说,中蜂有很多品种,有的地方盲目引进其他地区的品种,导致品种混杂,病虫害多发,优良基因变异。“就像把自己姓什么都忘了。”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和绍禹也有同感。以云南为例,当地中蜂分三个品种,有的农民将滇南中蜂引入云贵高原,就导致病害多发。分析原因,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所长薛运波认为,不同蜂种之间的竞争很残酷。中蜂个头小,竞争不过意蜂,引入意蜂就会导致野生中蜂种群萎缩。

和绍禹介绍,近五年来,我国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蜜蜂遗传资源保护和“良种工程”。但当前我国还处于中蜂保种阶段,各地应以保护本地中蜂品种为主,逐步选育优良品种。目前,我省将神农架林区设为中蜂保种区,禁止其他蜂种进入。有的主产县也采取措施,控制一定范围内的中蜂品种,避免其他品种混入。

湖北省养蜂学会副理事长黄兆新分析,蜜蜂采蜜半径在1公里范围内,蜂农宜在蜂场半径30公里范围内,引进中蜂母体。中国养蜂学会常务理事张学军提出,武陵山片区是我国中蜂品种资源宝库,建议片区内71个县市都设立野生蜂种资源保护区。

扶贫:一哄而上管理粗放

经过三年发展,五峰已有2008个贫困户养殖中蜂,今后两年,还有2000个贫困户靠养蜂脱贫。

“政府引导产业扶贫时,要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求大。”和绍禹说,在云南某县调研时,该县一名干部张口就说,要将中蜂发展到25万箱。和绍禹劝他控制规模。

“一定区域内的蜜源是有限的。”和绍禹分析,2.5公里采蜜半径内,养100箱蜂,每箱可采10斤蜜。养200箱,每箱只能采5斤蜜。如果养到300箱,很多蜜蜂将无法存活。

黄兆新提出,湖北山区多为野生蜜源,蜜源承载量低,政府不能片面强调发展规模,而忽视养殖规律。

拿出一张照片,福建农业大学教授周冰峰说:“下面是猪圈,上面就是蜂箱。这样产出的蜜,大肠杆菌很可能超标。这种粗放的养殖模式,全国广泛存在。”

和绍禹团队对全国66个样点1877个蜂群进行病毒感染调查。湖北的调查显示,神农架、恩施未发现病毒感染,另外三地则不同程度感染。“这些数据表明,中蜂除非没有病症,一旦发病就会在区域内迅速流传,损失难以估量。”

和绍禹建议,中蜂要采取“健康养殖”模式,先小规模试点再逐步推广,并系统地培训农民,实现蜂场建设规范化、蜂群管理科学化、蜂病防控区域化。例如五峰就是先开展试点,培训农民养殖技术,再逐步分区域、分时段扩大规模。

转型:走出高产低质怪圈

怎样的蜂蜜才是优质蜂蜜?周冰峰形象地解释:把蜂蜜往下倒,能堆积起来的是优质蜂蜜,会砸出凹坑的是低质蜂蜜甚至假蜂蜜——因为含水量大。“当前大量低质蜂蜜充斥市场,整个行业陷入了高产低质的怪圈。”

五峰万绿蜂业公司负责人张传华无奈地解释,中蜂产蜜后,到15天左右蜂蜜成熟,中蜂会给蜜室封盖。有的农民不等到15天就提前采集,采空后中蜂又会产蜜,产量由此大增。未成熟的蜜含水量高,必须借助浓缩机加工。这样的蜜品质低下,极易发酵变质。“低质蜂蜜涌入市场,消费者无从分辨,生产优质蜜的农民,因成本高、产量低被挤出市场。”周冰峰说,“就这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按欧盟标准,只有不能从中抽取或加入任何成分的蜂蜜,才是优质蜂蜜。与会专家交流认为,我国的优质蜂蜜,至少要成熟15天以上,含水量低于18%,不得检出药残和农残,无污染无杂质。

“养殖方法的提升,高端市场的形成,消费者认知的改变,都需要长期的过程。”周冰峰说,如果国内中蜂产业不主动转型,从业者不带头提质,仍满足于高产低质的老套路,蒙骗消费者,中蜂蜜的市场可能被国外产品取代,中蜂产业也无法走向未来。

责任编辑:谢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