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军装,他是光荣的天安门国旗班护旗手,把宝贵青春献给祖国;脱下军装,他本色不变,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的战场划下精彩航线。他就是荆楚楷模、武穴市锐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武穴市大金镇周梓村党支部书记杨愉锐。
晌午时分,本是休息时间,可在武穴市锐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车间里,合作社理事长杨愉锐还在和农机手宋建胜一道保养农机。
宋建胜告诉记者,现在正是中稻插秧的时候,为了不误农时,杨愉锐总是趁着中午休息时间,为上午使用过的农机做一下保养,以免下午下地出故障。虽退伍多年,但在天安门国旗班担任护旗手时培养出的一丝不苟精神,杨愉锐始终坚持着。
杨愉锐1991年出生于武穴市大金镇周梓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杨云广是村里出了名的老把式。2009年,中专毕业的杨愉锐报名参军,进入武警北京总队。经过3个月的新兵连锤炼,他被选拔进入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预选班集训。经过严格的训练考核,杨愉锐成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一员。
从金水桥到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杆,距离100多米;138步,每步75厘米,误差不超过2厘米……这,是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对每名护旗手的要求。这神圣的护卫任务,杨愉锐执行了326次。
2011年,杨愉锐面临退役,护旗手的身份让他成为许多国企招募的对象,而父亲希望他返乡干农业。
“父亲一直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他跟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最终,我决定回来干农业,因为,我觉得农业大有作为。”
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基本都是老人、妇女,杨愉锐萌生了“推广机械化作业”的念头。
“从2011年到2016年,我一直跟父亲学习农业生产技术、田间管理,2014年,我成立了家庭农场。在这期间,我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劳动力不足,我认为农业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机械化,没有农业的机械化,也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
2016年,杨愉锐和五名好友一起出资三百万元,购置了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设备,注册成立了武穴市锐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杨愉锐开始逐步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范围,从自家的家庭农场,扩大到武穴市全境。但由于农机具设备落后、机手业务能力不足,合作社根本无力完成签订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第一年合同服务面积1万亩,只完成了7000多亩,合作社面临亏损。
如何将这些短板补齐呢?“第一件事就是开展培训,提升机手的技能、眼界,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我们团队当中。”
同时,杨愉锐利用国家、省市各项农机补贴政策,陆续购买了插秧机、植保机、收割机等100多台套最先进的农机设备,涵盖农业生产全流程。
如今,锐彦农机合作社从开始的5个人,发展到150多名社员,办公楼、机棚机库、粮食仓库、秸秆收储中心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拥有各类先进农机具200多套,流转土地2700亩,作业面积达15万亩,农机作业纯收入1000多万元,农机手年均收入达4万多元。
事业越做越大,杨愉锐始终没有忘记乡亲。2019年,杨愉锐通过建立联结机制,采取租金、股金、薪金“三金”创新模式,让脱贫户获得“入股分红、土地流转、打工收入”的叠加收益,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有的村民不想流转土地,就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给他分红;还有的农户以机械入股;另外,我们购买的农机,请机手、社员来操作,我们支付工资,这样农户就有了股金、租金、薪金三种收入来源。”
周梓村三组村民周中号以家中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同时他还在合作社打工,现在周中号每年都有股金和薪金两份收入。
2021年,周梓村两委换届,杨愉锐成为“热门人选”,他被组织和乡亲们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上任之初,准备大干一场的杨愉锐就遇到了难事。周梓村曾经是个贫困村,村居环境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村里修路,需要占用部分村民的土地,可那几户村民都不接受村里提出的方案。杨愉锐便花费大量的时间入户走访,了解群众的顾虑与需求。
要想让乡亲们信得过,光靠说不行,还得干起来。这条断头路,此前一直没修通的原因,是因为资金不够。杨愉锐除了向上申请项目资金,还自掏腰包,拿出4万多元贴进去,确保道路修通。看到这些,村民们知道这个小伙子是个“做事的人”,渐渐接受了他。
紧接着,杨愉锐建立健全“村干部包组、村党员包户”的网格工作制,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开展乡村治理工作,以卫生整洁、管理规范、设施齐全、群众满意为标准,拆掉旧房子、破旧厕所、牛栏50多间,让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高涨,湾组群众自发捐资10万元参与和美乡村建设,修整房前屋后荒地杂草,建设“花园+果园+菜园+公园”四小园,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建设农耕文化园、红星之家和休闲娱乐广场,村民们茶余饭后“拉家常”、休闲跳舞有了新去处,邻里关系更和谐了。
产业兴,乡村才能振兴。依托村级资源特色,杨愉锐带领村两委引进机械加工厂,建成乡村振兴车间,采用村企共建模式,引进农牧公司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通过“稻—沼—荷—果”立体养殖,打造种养对接内循环,实现群众和村集体双增收,周梓村村庄美、农民富、乡村兴的有效路径正在逐步形成。
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护旗手,到田间地头的“农机手”;从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领头人,到村党支部书记,杨愉锐凭借在部队里锤炼出来的拼劲、闯劲,以农田为纸、科技作笔,为乡村振兴交出一份靓丽的答卷。
“农村天地广阔,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在平凡的岗位努力做到出彩一样不平凡。我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朋友回到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特别鸣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与人才处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 | 湖北农村广播
编辑 | 谢珊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