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的风,夹杂稻穗的清香。再有半个月,中稻就要开始收割。
过去每到收获季,荆门东宝区石桥驿镇杨桥村的农户都要准备好与天气赛跑。“晾晒场地有限,粮食只能晒一点,收一点,根据天气情况不断调整。”
这是收获的喜悦,也是几年前无奈的选择。杨桥村农户的烦恼,折射出粮食丰收到手“最后一公里”的一块短板——粮食烘干。
2022年,我省启动粮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动。三年下来,我省建成粮食烘干中心2338个,烘干机保有量为1.09万台,粮食烘干批处理能力达到24.7万吨,基本满足全省粮食烘干需求。
科研发力 丘陵山地补短板
8月7日,湖北洋丰科阳节能装备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两台小型移动式绿色节能粮食保质谷物烘干机,受到省内外种植大户、经销商青睐。
“这款可移动烘干机可一次处理4吨,能采用热泵、电加热、生物质燃料、天然气和太阳能等热源,适用于丘陵山区。”湖北洋丰科阳节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文林娓娓道来。“我们获得省里农机补短板及科技小院等多个项目支持,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荆楚理工学院等多所省内高校院所合作,研发适宜丘陵山区的小型移动烘干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目前移动烘干设备已开始批量生产。”
根据洋丰的订单统计,今年秋收,预计100家小型家庭农场和偏远山区的农户能使用上智能、便捷式小型烘干设备,粮食烘干作业20000吨以上。
以往,烘干设备主要集中在土地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平原地区,而种植规模相对较小的丘陵山区占比很小。
据统计,全省粮食烘干批处理能力24.7万吨中,江汉平原占69%,鄂北岗地占13%,鄂东、鄂南地区占17%,鄂西、鄂西北地区不足1%。县与县之间烘干能力差异大,有25个县(市、区)粮食产地烘干率高于100%,但仍有13个县(市、区)粮食产地烘干率低于10%。
如何让山区农户晒粮不愁?省农业发展中心农机发展处处长吴昭雄介绍,按照与产量相符、与产地相近的要求,以粮食主产县为建设重点,兼顾补齐丘陵山区短板,推动烘干中心建设。
行动开展以来,我省累计投入8200余万元进行粮食烘干中心建设补助,支持有烘干缺口的县(市、区)建设一批粮食烘干中心。十堰郧西、宜昌夷陵、宜都、恩施来凤等区县实现“零”的突破。全省丘陵山区粮食产地烘干率提升29%,达到74%,基本满足丘陵山区粮食烘干需求。
政策给力 建好更要用好
荆门市淼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院子里,矗立着两台低温循环式谷物干燥机。
“赶上了好政策,一台价格36万,叠加各类补贴后,便宜了近20万元。”合作社理事长李云峰介绍,每台烘干机每日处理能力为32吨,今年秋收,他计划为周边四个村农户烘干中稻2000吨。
李云峰的合作社位于荆门东宝区石桥驿镇,是当地的水稻大镇,水稻种植面积约6.5万亩、年产量4万余吨。2022年之前,全镇仅2家粮食烘干中心,烘干批处理能力仅375吨,粮食产地烘干率近35%。
“有一年秋粮收获之际,荆门地区连续30多天阴雨。那阵子,镇里的两家烘干中心外排起长队。”聊起往年的情景,李云峰苦笑着摇了摇头。
2022年,我省将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向粮食烘干设备倾斜,对新建烘干中心实施财政奖补,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烘干点、购置烘干机。
政策给力,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合作社尝到甜头,烘干服务的规模和质量与日俱增。
“用上烘干设备以后,粮食品质和供应有了保障,先后与劲酒神农架酒厂、合江富益粮油贸易公司等企业达成长期的粮食生产合作订单。”汇吉兴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杭世伟说,“今年底之前再上6组30吨的智能烘干设备,把日烘干能力提到360吨,将服务能力提升一倍,将服务半径扩大一倍。”
来源 | 湖北日报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监制 | 田国英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