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安徽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2023年度工作总结考评会上获悉,安徽省现有主要经济鱼类50余种、重点养殖鱼类20多种、虾蟹贝及龟鳖类10多种。安徽省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710万亩左右(不含稻田养殖),居全国内陆省份第二位,预计2023年,安徽省水产品产量254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141亿元,产量、产值继续居内陆省份第4位、第3位。
科技在渔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以来,安徽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围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和安徽省渔业2023年重点工作,开展安徽省特色养殖品种遗传性状测定,持续推进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实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为安徽省渔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目前,安徽省已建立省级水产良种场38家,具备年繁殖水产苗种500亿尾的产能,但真正有计划地开展良种引进、选育、繁育的企业不多,多数养殖品种没有经过系统的遗传改良,保育的亲本群体种质状况不明,存在种质退化、生产性能下降的潜在风险。为全面摸清安徽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家底,2023年水产体系首席专家承担了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特色养殖品种遗传性状测定项目,联合水产体系岗站专家组建项目组,开展安徽省特色养殖品种遗传性状测定。经过一年的努力,项目组完成现场采样、样品处理、测序分析和报告撰写,对安徽省水产良种场、苗种场16个特色水产品种53个群体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方法,进行遗传性状评价,查明养殖群体种质状况,提出种质改良意见和建议,为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水产种质资源,保障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科学评估禁捕效果是我们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安徽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河介绍,2023年,水产体系岗位专家及其团队成员40多人参与安徽省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完成了皖北、皖中、皖南共51个固定站位繁殖期、索饵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共监测鉴定到鱼类152种,其中土著鱼类138种;共采集鉴定虾蟹类8种,其中土著种6种;共采集鉴定龟鳖类3种,两栖类3种;鉴定到浮游植物457种(属),浮游动物378种(属),底栖动物325种(属);pH、溶解氧、石油类、挥发酚、铜等检测均值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系统分析了水生生物保护区渔业资源状况及禁捕后的初步变化,形成监测评估报告24份,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实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助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2023年水产体系多位岗位专家联合承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农业入侵水生动物普查”项目,完成了安徽省89个农业县区共273个乡镇的入侵水生动物普查任务。踏查到入侵水生动物16种,调查到入侵水生动物6种,收集标本108份,填报网络踏查数据818条,样地数据639条,标本数据108条。编制了《安徽省农业入侵水生动物名录及图谱》、制定了《安徽省农业入侵水生动物普查方案》和《安徽省农业入侵水水动物普查质控方案》。通过普查,确定了福寿螺和巴西龟是安徽省主要农业入侵水生动物,并确定这两种入侵水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区域、分析了其危害性及扩散趋势,给出了科学的防控建议。
来源 | 安徽日报客户端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纪晶
监制 | 田国英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