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23日
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
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
说起“人力资源服务业”
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
但其实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快来看看吧!
一图看懂人力资源服务业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来看看广东、北京、上海怎么做!
广东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速健康发展
强基础 优服务 提效能
近年来,广东紧扣产业需求、坚持开放共享、完善政策体系、优化管理服务,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速健康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服务中心大局,行业作用取得新突破。促进就业方面,通过组织招聘活动,开展直播带岗、职业指导“云课堂”、就业政策“云宣讲”,归集发布就业岗位超300万个。2022年,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帮助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4985.7万人次,服务用人单位331.29万家;举办现场招聘会12696场,提供岗位462.52万个;网络招聘发布岗位信息数1.32亿个,发布求职信息数2700万个。服务人才方面,建成省、市、县(区)、街镇、村居五级公共服务网络,全省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设网站81个、微信公众号60个、手机客户端7个。建成全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础信息资源库,档案服务跨省通办有序顺畅。近五年来,依托广东省人才供求信息平台,提供急需紧缺人才岗位逾40万个,为全省引进短缺人才逾70万人次。
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市场动能。聚焦指导实际,推动广东财经大学成立国内首家人力资源管理学院,通过加强科研院校合作,探索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指数、人力资源服务“淘宝”商城等。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研究院,深入研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技术、产品、业态等与产业协同发展体系理论。聚焦能力提升,连续三年编制《广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详细分析了全省及21个地市各辖区内县(市、区)市场建设情况及发展水平,通过横纵向对比机构数量、产值、促进流动等指标,帮助各地校准位置、找到差距、补齐短板,实现互学互鉴、互比互评。将《报告》分送发改、统计、商务、税务等部门以及全省各地级以上市政府,为各级、各部门谋划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聚焦协同发展,不断提升珠三角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能级,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结合当地产业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印发《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结对帮扶方案》,发挥前海、横琴、南沙等窗口作用,开发数字化、跨境交易等人力资源服务产品。鼓励各类机构运用新技术,构建智慧型人力资源服务云平台和生态系统。加强各级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开展规范用工指导,引导行业公平竞争、有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完善法制体系,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构筑人力资源市场法规政策体系,从夯实基础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创新发展、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保障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高规格出台劳动力和人才等系列要素流动重要文件,着力构建公平合理、顺畅有序的人力资源流动格局。深入实施简政放权,建成全省归集统一、资源共享、快速便捷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告知承诺制,统一全省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备案等标准,优化再造流程,审批权限向市、县(区)下沉。率先放宽准入条件,港澳独资、外商投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备案享受国民待遇。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统计制度,实施年度季度统计报告,及时通报。规范市场秩序,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示范体系,推荐评定18家国家级、89家省级诚信示范机构。加强标准化统筹,省层面制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地市侧重针对服务业态制定标准。扎实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集中整治就业歧视、虚假招聘、“黑职介”等乱象。建立惩戒机制,对举报投诉比较集中、发生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约谈整改。灵活运用综合监管平台,实现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度报告检查信息应录尽录、全程可溯。
创新工作机制,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园区三级体系,出台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管理办法,目前,已有2家国家级产业园、10家省级产业园、4家市级产业园,全省国家、省、市三级联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稳步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园区由专门的管委会或专业化的公司负责运营管理,为入驻企业提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等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园区协同效应,成立广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研发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系统及人力资源服务交易平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产业、培育市场、孵化企业、服务人才的作用。
北京以首善标准持续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市场格局
十年来,北京市持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日益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格局逐步形成。截至2023年6月底,机构数量由2012年的1071家上升到4215家,营收总值从372亿元上升到超过3500亿元,机构数量和营收位居全国前列。
促引才聚才、促就业创业,发挥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局作用。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猎头机构引才融智作用建设专业化和国际化人力资源市场的若干措施(试行)》即“猎十条”,搭建用人单位与猎头机构的精准对接匹配平台,支持鼓励猎头机构“揭榜挂帅”,通过市场化引才方式为用人单位在全球寻访急需紧缺人才,并对成功推荐人才的猎头机构给予资金奖励。目前已发布两批“人才选聘项目”清单,成功推荐了科兴生物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国际注册专家、旷视科技人工智能算法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并向人才所在单位和相关猎头机构发放猎头引才奖励资金200余万元,有效促进了猎头机构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市场化引才新路径。加快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21年出台《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展办法(试行)》,建立国家、市、区三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体系,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和“管家式”服务,更好发挥园区积极作用。通州园、朝阳园、海淀园累计入驻机构50余家,全年服务用人单位300余万家,服务就业群体4000余万人,2022年营业收入超150亿元人民币。朝阳园区是首个设立在“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园,同时也是首批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贸易基地,2021年贸易总额5.47亿美元;海淀园区依托东升科技园,着力打造数字孪生园新模式,在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等方面优势显著,汇集多种人力资源服务创新业态。
强品牌建设、强竞争有序,优化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环境。打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人力资源服务品牌,连续三年以“新活力、新开放、新未来”“抢抓数字经济创新机遇,赋能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和“新发展格局下人力资源服务业更高水平开放发展”为主题组织服贸会人力资源服务主题活动,国内外多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加展览展示,发布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应用场景和重要成果,达成了多项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签约项目。积极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设置北京市发展成果展、国家级产业园展等各类展位35个,北京10余家龙头骨干企业负责人参加服贸会高峰论坛、发展大会高质量发展论坛和东西部交流合作论坛等业内顶尖活动,27个项目获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创新创业项目,在全市800余家企业的1216名选手中遴选3名优秀选手参加全国人力资源服务大赛,取得优异成绩,被授予最佳组织奖。按照人社部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和劳务中介专项整治行动,营造更安全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让求职者放心、安心。
抓法制建设、抓“放管服”改革,夯实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基础。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陆续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北京市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办法》《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活动等做出全面系统规定。目前,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已达到3500亿元,在商务服务业中排名第二,纳入社会经济增长支撑性指标,呈现出机构数量稳步增长、规模持续扩大、供求对接旺盛、业务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和巨大潜力。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经办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取消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数量、资质和经营场所面积要求,职业中介活动审批材料直接由15项简化为2项,许可时限由20个工作日减为10个工作日。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告知承诺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承诺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并承担违反承诺后果的,直接取得行政许可,工作日4个小时内办结。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和管理权限下放至各区。实施线下全城通办、部分业务免申即办等便利化举措。搭建“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展示、统计和分析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基本信息,人力资源服务经办业务、从业人员管理等各项服务全部纳入系统,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上海多措并举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
提升产业效益 打造行业品牌
近年来,上海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谋划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布局,多措并举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优化服务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效益,打造行业品牌,初步形成了规模庞大、市场健全、业态完备、科技赋能、全国领先的现代化、国际化产业体系,为服务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统筹谋划,完善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打造完备的业态产业链和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目前,已集聚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如:任仕达、海德思哲、光辉国际、史宾沙等。据统计,2022年度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00余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全年营业收入4000亿元,产业规模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完善优化“一园多区”产业布局。2010年,上海建立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之后于2019年、2021年聚焦北外滩、虹桥国际商务区等重点区域,建成东部园、虹桥园,初步形成1个主园区+2个分园区的“一园多区”产业发展布局。突出重点推进产业业态转型升级。依托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不断加大对头部机构的引入、对高端业态的支持、对科技型机构的孵化培育,提升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业态的转型升级和示范引领。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自主研发了一批“互联网+”“数字+”人力资源服务创新产品,“互联网+”创新业态不断涌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能级整体不断跃升。
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强化政策激励扶持力度,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出台《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明确细化产业园运营管理、评估考核等流程;探索市场化引才激励新机制,创设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伯乐”奖励计划,两年来聚焦上海三大产业和重点区域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44家次机构获得“伯乐”奖,累计奖励金额近3000万元;出台《关于促进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实行财税支持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加强人才队伍保障4个方面,促进保障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将引入更多先进发展理念和国际一流创新资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简政放权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照分离”“告知承诺制”“一网通办”等;将市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审批事权下放至各区,全面取消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外资准入限制,搭建“海外人才服务联盟”“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商”等平台载体,不断提升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国际化程度。打造行业品牌,逐步建立分层次、分业态、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培训体系,先后组织开展20多期从业人员培训班,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加品牌展会,举办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峰会、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峰论坛等系列品牌活动,搭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交流互动品牌,组织评选“上海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一批行业品牌,举办上海市第一届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大赛。
优化服务,提升产业效益。发挥优势促就业,组织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稳就业促就业行动;成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大学生就业联盟”,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大规模开展就业招聘服务,为重点群体提供高质量就业服务并取得明显成效。强化标准重监管,采取“标准引领+监管规范”的组合模式;在国家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试点、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基础上,组建上海市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参与或牵头制定10多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并逐步加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贯标力度;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和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诚信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上海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诚信化建设。
来源 | 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 | 谢珊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纪晶
监制 | 田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