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正是农闲时节,藕农徐述炎忙得脚不沾地。
1月8日凌晨5时不到,仙桃市沔城回族镇南桥村,荷梗下处处都是采藕人的身影。“今天要采1200斤,武汉的商贩等着要。”徐述炎头顶探照灯,身穿下水衣,说话间,一根均匀饱满的莲藕从淤泥中拔出。
《沔城志》这样描述沔城藕:藕节均匀、粗硕肥壮、肉质细腻。生食如梨脆甜,煨汤易烂,藕汤呈乳白色。
省农科院出具的检测报告指出,沔城藕具有含糖量高、粉脆、淀粉含量高等特点。在省内相较其他20余种常规种植莲藕品种,口感最为粉糯。
“沔城藕好,好在藕种。”南桥村党支部书记高启炎介绍,在沔城南桥、七红等村种植的沔城藕,是被当地人称为鸭蛋头、刺白菱、小平头等的传统品种,人们统称为“家藕”。
我国水生蔬菜学科带头人、武汉农科院水生蔬菜研究所柯卫东称,“鸭蛋头”是古藕种,距今应有千年历史。
来自千年前的藕种,在沔城依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镇里依托沔城藕影响力,以南桥、七红等传统莲藕种植村为基地,推广带动到王河、袁剅等村,全镇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
“粉藕大量上市,早藕也开始培育了。”高启炎介绍,眼下不少种植户开始给藕田覆盖大棚,给水下的莲藕搭建“空调房”,等到端午,第一批早藕就可以上市。
“早藕通体微黄,口感清甜脆嫩,特别适合清炒、凉拌。”高启炎说,蛰伏了一个冬春,初夏上市的早藕特别走俏市场,每斤卖到15元,亩收入达到万元。
眼下,藕农发展“飞地”产业,在洪湖、嘉鱼等地承包藕塘超过万亩,输出传统藕种及种植技术。南桥村藕农不仅会种藕,采藕也是“个顶个”,不少村民卖完自家藕后,帮合作社、种植大户采藕,手脚麻利的一天可以挣800元。
2009年,沔城藕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13年,又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有了这些国字号“加持”,沔城藕“吸睛”更“吸金”。
“很多都是吃过后,再回头买的。”做农庄生意的沔城人魏艳嗅到商机,推出礼品盒系列的沔城藕,沾着青泥巴的新鲜藕,直接打包快递到全国各地,比批发价高出三倍多。
依托沔城藕这块金字招牌,镇里不断放大品牌效益,跨界做足藕的文章。发掘沔城藕原产地的文化内涵,修复、完善沔城古八景之一——“东沼红莲”,打造连片莲藕种植基地,聚力发展赏荷花、品莲藕产品的休闲旅游产业,讲好古藕种的新故事。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通讯员 胡纯波
编辑:黄俐琦
主编:谢珊
编审:罗辉
监制:田国英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