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湖北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2021年,全省秸秆可收集资源量达到2852.62万吨,利用率达93.91%。近年来,湖北省围绕“建成较为完备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格局,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目标,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五化”利用,探索出秸秆综合利用的湖北新模式。
政策扶持 建立秸秆利用长效机制
秋收刚过,走进枝江市伟动力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见工作人员开着铲车将刚收来的秸秆投入悬挂式秸秆粉碎机中。“这些秸秆有我们自己收的,也有农户自行送来的,按照160~200元一吨的价格支付给农户一定的报酬。”合作社总经理李伟说,遇到经济困难的农户,会免收机械费用,用收割来的秸秆交换。
“这些淡黄色带点青色的秸秆是上好的饲料,很受养殖户欢迎。”李伟指着一堆秸秆说,合作社年处理秸秆100万吨,生产的秸秆饲料远销广州、杭州、天津、内蒙古等地。秸秆的俏销,让李伟和其他98位社员高兴不已,充满希望,“今年,政府给予了我们50万元补贴,我们引进了一台德国进口收割机,8小时最多能收割1500吨秸秆!”
像李伟这样,领到了秸秆综合利用资金补贴的合作社还有很多。为了驱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湖北积极争取落实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自2019年以来,共争取到中央秸秆综合利用资金36480万元,在红安、钟祥等42个县市区重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级补偿制度创新县,试点建设3个产业模式样板县。与此同时,加大地方财政补贴力度,2021年拨付省级秸秆综合利用资金3000万元,从秸秆收集农机具购置、收储点建设、企业转化利用等方面,提高市场主体收集、利用秸秆的积极性。有了这些资金扶持,不少秸秆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的规模逐渐壮大。
资金支持的背后,是完善的遴选标准。湖北省农村能源办公室首创“八个一”遴选标准,即一套准确的秸秆资源台账,一套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得力领导班子,一套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的刚性补助政策,一套秸秆综合利用规划与总体布局的完善实施方案,一套“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高效收储运体系,一项推动秸秆利用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模式,一批“以农为主、以能为重、以料为辅”的成熟示范工程,一套全程监管和绩效考评相结合的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以此确定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
潜江探索出虾稻共作田秸秆还田、化肥减量增效的“虾稻共作”模式;随县以秸秆为原料生产食用菌,形成“菌肥一体化”循环模式;沙洋打造“户收集、村转运、镇办企业”的沃土模式,实现秸秆科学还田的目标……“八个一”共同发力,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代表,为其他地区发展秸秆综合利用贡献思路。
因地制宜 打造收储运新模式
打理好家中的农活,家住枝江市顾家店镇同济垸村的王尊本骑上三轮车开始了自己的副业——收割秸秆。“别人地里不要的秸秆,我也会收集起来卖。”2020年,得知家附近的合作社有偿回收秸秆,今年68岁的王尊本只要农闲,就会去村里收割。
“靠卖秸秆我就赚了1万3千元,比种田还赚钱。”王尊本尝到了收购秸秆的甜头。如今,在湖北,像王尊本这样或是当作副业,或是全职的秸秆经纪人还有很多,他们见证并推动着湖北秸秆收储运工作。
秸秆收集成本高、运输时间长、储存难度大。为解决这些问题,湖北通过鼓励发展秸秆收储运市场主体和秸秆经纪人队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秸秆收储运中心,完善收储运体系。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境皆山,耕地面积小而分散、运输成本高、秸秆消耗利用量有限等成为制约长阳秸秆综合利用的因素。“我们沿公路设置了多个回收点,方便农户就近运送秸秆,由工作人员每天去收,每年能收2万吨左右。”宜昌平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象感深有感触,为了山区百姓能参与到秸秆收储中,除了前期上门宣传外,收储运网点的建设至关重要。此外,公司还和5名经纪人达成协议,经纪人到所在村落中收购秸秆,统一卖给公司。
同时,为监督秸秆收储利用补贴精准施放,长阳通过创建电子采集台账的方式,对秸秆收集情况全程电子化录入上传,包括秸秆种类、面积、数量、农户电子签名、利用现场照片等。
针对秸秆收储运特点,与养殖业、畜牧业结合,实现秸秆就近消耗,省时省力又省钱。位于利川市柏杨坝镇的怀山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养殖有500多头牛,每年收购5000多吨秸秆用于养殖场的饲料、垫料。“相比普通养殖场,我们这里的臭味小多了,更环保。”负责人刘怀山说。
无独有偶,走进枝江市林友肉牛养殖家庭农场,这里的肉牛个个膘肥体壮,混合着玉米秸秆、水稻秸秆、青贮料的纤维性饲料撒在牛槽内。“吃秸秆的肉牛更健康,肉质紧实,深受消费者喜爱。”农场主周松林表示,牛粪与秸秆混合发酵而成的肥料也受到周边种植户的欢迎,每吨60元的价格供不应求,“牛粪比牛还俏!”
近年来,湖北合理规划布局秸秆收储网点,构建起“村有堆放点,乡有收储站,县有加工企业利用”的秸秆收储运营利用体系,进一步延伸秸秆利用产业链,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实现环保增收双赢。
培育主体 产业助推高效发展
“以前秸秆都是烧掉或者烂在地里,既浪费,也污染环境。”曾几何时,秸秆处理一度是利川市南坪乡种粮大户牟金腾的心病。
传统的秸秆处置方式,不仅污染环境,极易引发火灾,还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眼看收成减少,牟金腾望着自家500多亩玉米地,急在心里。
要种好粮、高效种粮,秸秆问题就一定要处理好。几经摸索,2017年牟金腾成立了利川市南坪片区秸秆收储中心,为自己和周边农户解决秸秆收储利用难题。牟金腾算了一笔账,“一年能生产1万吨饲料,原料有三分之一来自自家的玉米地,其它在周边乡镇收购,按每吨平均450元价格出售,年产值450万元左右。”对他来说,昔日难题变成了增收致富的法宝。
秸秆处置方式的蜕变远不止于此,位于咸丰县的湖北兴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穿梭、机器轰鸣,农作物秸秆、废旧木材等经过机器破碎、粉碎、烘干、制粒等环节后,变成了一颗颗长约二三厘米的生物质颗粒燃料。
“年生产燃料2万吨左右,消耗秸秆3~5万吨,燃料广泛用于周边烤烟、烤茶、煮酒等工业企业,收入大概在5000万元。”公司董事长刘诗杨介绍,用生物质颗粒燃料代替原煤、电、液化气,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秸秆饲料、秸秆燃料、秸秆餐具……在一家家秸秆合作社、收储中心、秸秆利用企业的推动下,秸秆离开田地,创造出新的价值。为了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近年来,湖北以项目为抓手,以资金为依托,重点扶持有基础、有规模的秸秆收储和利用市场主体,做深做实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
“近几年,我省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从2018年的89.66%到2021年的93.91%,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好成绩离不开这些秸秆利用产业的支持。”省农村能源办负责人说,2021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2678.86万吨,还荣获了“全国秸秆综合利用表现突出省份”和“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先进省份”称号。
来源: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陈明富 李向群 覃嶺 曾洁 冉韬 游新宇
编辑:邵一玲
主编:谢珊
编审:罗辉
监制:田国英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