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直宽敞的田间道路,高标准化的沟渠设施……10月26日,走进京山市永漋镇张家岭村,映入眼帘的是公路两旁600亩蔬菜基地,多个薄膜覆盖蔬菜大棚,气势恢宏、蔚为壮观。蔬菜大棚内,各种无公害反季节蔬菜正蓬勃生长、绿意盎然。蔬菜基地的主人叫张明举,是当地蔬菜种植产业的带头人,人们都称他“张头头”。“张头头”靠着一股激情和韧劲,带领村民们种植蔬菜,念绿色蔬菜经,将一个人多地少、资源枯竭的穷村发展成绿色产业,“钱景”诱人的京山市蔬菜种植大村。
探经取经,带出了一批种菜专业户。
张家岭村,是一个人多田少,资源短缺的贫困村。村民们都是沿用粮棉轮作方式种田,生产力低下,经济滞后,2016年张明举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下决心转变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模式,带领乡亲们共同奔富路。他尝试着在村里种磨菇、种药材,由于零散、规模小,都没能整出效益,以“亏”告终。创业的阵痛告诉他,只有看准一个产业,把产业的规模逐步做大做强,找出一条适合村级农业发展的道路,才能达到致富的目标。结合本地沙壤土质适宜种蔬菜的特点,张明举把目标瞄准大棚种植蔬菜,他带领10户农户,自费到山东寿光、钟祥、随州等地观摩考察,探经取经,学习种植蔬菜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了解蔬菜销售的市场和行情,坚定了发展大棚蔬菜的信心和决心。他和村里的10户农户,试着在村里建起60个蔬菜大棚,每个大棚占地1亩左右,开始种植西红柿、苦瓜、辣椒、番茄等无公害反季节有机蔬菜。由于阳光充足,没有污染,生产的有机蔬菜大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当年种植,当年受益,60个蔬菜大棚种植蔬菜40万斤,在周边销售一空。张明举说:“每亩蔬菜大棚收入可达万元左右,碰上好的年景,产量更可观。是种棉花、黄豆等作物(1000)元的5倍。”凭着一股激情,张明举取得了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初胜,也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在张明举的带动下,周边地区农户种植大棚菜兴趣浓浓,出现了一批蔬菜种植专业户,蔬菜产业渐成规模。
谱经念经,整出个蔬菜产业村。
张明举在种植蔬菜的路上继续探寻着,他并不满足单纯种植常规大棚而小打小闹。他尝试在村里种植大面积大露蔬菜,推广绿色时令有机蔬菜,带领村民一起谱蔬菜经,念好蔬菜经。2018年,张明举成立鑫洋土地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他说:“老百姓种的作物,我带头试种,路是闯出来的。”他在村里流转土地1360亩,种植蔬菜,并吸收77户贫困户参与种菜,既有土地流转费,也有务工工资,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当年脱贫53户。贫困户彭昌浩流转土地18亩,种植梅干菜,当年亩平收入6000元,效益可观。彭昌浩说:“把田交给张书记,跟着张书记种菜放心有奔头。”为了改变过去的分散经营,科技推广应用效果差、产品参差不齐,生产成本高的弊端。张明举将种植计划分户落实,合理布局生产品种,产品实行定单生产,实行产销对接,集中采购农资,集中节约外销成本,使得效益大增。2022年张明举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由初成立的15户增加到100多户,种菜面积达到2700亩,年生产冬瓜、地瓜、西红柿、辣椒等多种有机蔬菜4000多吨,亩平收入6000余元,产品全部定单销往武汉城市圈内的城乡市场。2021年,中新网以“张家岭村冬菜卖到深圳市”为题报导张明举种菜模式,张家岭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产业村,带富了一方人。
送经传经,推进蔬菜大镇绿色崛起。
张明举种菜颇有前瞻性,为了解决老百姓蔬菜储藏期,附加值低的问题,2021年,他投资400万元,建成一栋冷库,将蔬菜采摘、分拣、贮藏、保鲜一条龙,取得蔬菜定价权。张明举种菜成功了,带富了一方人,外地有人前来观摩取经,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种菜技术和销售经验,并建立蔬菜专业群,搭建交流平台,做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市领导多次到张家岭村调研蔬菜产业,将建设蔬菜大镇列入永漋镇的致富产业项目,永漋镇迅速掀起种植蔬菜的高潮,以张家岭、曾口、高湖街为重点示范基地,在公路两旁500米可视范围内种植蔬菜,逐步形成十里蔬菜长廊,蔬菜产业快速推进。2022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 26000亩,年产蔬菜32万吨,人平增收2500元,成为荆门市、京山市的蔬菜大镇和现代农业示范镇,实现了绿色崛起。
来源:荆门新闻网
编辑:邵一玲
主编:谢珊
编审:罗辉
监制:田国英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