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女粮王” 水稻收割忙

蔚蓝的天空下,金色的稻浪翻滚。10月1日,武汉市新洲区的稻田陆续进入收割期,田间的一位女拖拉机手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虽然天旱,但灌溉设施比较到位,又是一个丰收年。”她叫谢凤英,今年38岁,脸庞黑黝,笑容灿烂。她踩下油门,穿梭田间地头,身后留下一串串巨大的轰鸣声。

“我从小就喜欢种地。”谢凤英世世代代都是农家,对土地有一种天然的感情。10多年前,因为孩子没人照顾,在广东东莞电子厂打工的她与老公商量,决定返乡。吃苦耐劳的谢凤英很快学会了各种农机的操作,成为远近闻名的女拖拉机手。

“大片的土地摞荒太可惜了。”有几回,谢凤英去附近的乡镇串门,看到整片的撂荒田,她不禁萌生了流转的想法。“种田既辛苦,又不赚钱,你图哪样呢?”伙伴们劝她放弃这个念头。

“确实算不过来账。”谢凤英几次下田去查看,徘徊许久。“这些田地如果没有人耕作,土质会越来越紧,最终成为废田。”

“要把粮袋子紧紧抓在自已手中。”随着国家种粮政策越来越好,谢凤英下定决心。她找到村支部和田地的承包人,提出了流转的想法。“反正我自己驾驶农机,能省不少劳力成本。”

“凤娃,少给点钱也没关系,收了新粮食分点就成。”谢凤英的诚意打动了不少原土地承包者。

看起来容易,真正干起来,谢凤英才感到开荒的不易。土地板结,一年至少要机耕两次,投入大量的劳力。在徐古街大屋村,她流转的近百亩地没有田间路,无法踏足。她硬是投入2万多元,开辟一条机耕路。每年夏天,大水漫过田梗,这条道路经常是修了又毁,毁了又修。

大部分摞荒田的水利设施已经废弃,谢凤英在家人和村民的帮助下,重新疏浚了水渠,铺上管道,与附近的一条河流打通。“今年的大旱,由于提前准备充分,损失不算大。”

从自家居住的大屋村到隔壁的沙河村,从徐古街道到潘塘街道,谢凤英流转的土地达到1300多亩,水稻等粮食产量达到50多万斤。不甘现状的她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武汉惠万家种植专业合作社”,主产粮食、蔬菜。

2020年,谢双英在新洲“灾年夺丰年,粮王争霸赛”活动中勇夺“我是粮王一等奖”。

在她带领下,重返土地的乡亲越来越多。她每年农忙时节安排周边乡亲打工540余人次,常年安置就业16人。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伙儿掌握种植技术,她不厌其烦地把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知识传授给来“取经”的乡亲,让他们尽快掌握增收致富“真经”。在她的带动和努力下,村民年均增收16000元。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 刘畅 通讯员 林贵民

编辑:邵一玲

主编:谢珊

编审:罗辉

监制:田国英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