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同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从此,每年国庆节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隆重节日。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庆节,活动丰富,盛大喜庆。翻开一页页档案,可以看到人们欢度国庆节的不同“打开方式”。
兴高采烈看游行
在武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逢国庆节,从解放大道中山公园鸣枪开始的国庆大游行,成了这座城市的全民盛会。
游行队伍是工、农、商、学、兵等各界的代表。“中国共产党万岁!世界和平万岁!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继续努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有着强烈时代感的口号声不绝于耳。
有军乐伴奏的游行方阵浩浩荡荡向前。每当军乐队奏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人们都跟着唱起来,场面热烈。各种各样的模型彩车、踩高跷、采莲船、耍龙舞狮是孩子们的最爱。各机关单位门口建彩门彩牌,在主街的机关除搭好彩门外,还悬挂巨幅横标。在黄石,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游行队伍里,有了英姿飒爽的运动员,拉起的横幅上写着那句脍炙人口的口号“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人民体质”。女运动员戴着白手套,身穿深色短袖运动服、白色运动短裤,脚踩板正的球鞋,出现在略有寒意的国庆节,引来人群中阵阵的欢呼声。
报喜和献礼
那些年,在国庆节用红双喜字的大标牌向祖国报喜,是一种常见方式。
报喜队有时会和国庆游行队伍在一起,有时会单独行动。有的报喜队组织秧歌队、舞蹈队,在单位门口敲锣打鼓演出,有的单位安排职工到游行队伍分发宣传海报。报喜的内容,如1958年,中科院武汉分院完成刀鱼、凤尾鱼的生态调查。
1957年的国庆节,武汉人民收到了一份特别大礼。
武汉长江大桥经历2年1个月建设,于1957年9月底工程竣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0月15日的通车典礼,近万名武汉市民涌上大桥,将国庆欢乐推向高潮。
此后很多年,每逢国庆节,便有许多市民来到江边与大桥合影留念,照片上不忘标注“*年国庆”的字样。
重大工程竣工、重大活动开幕……各种“献礼”,饱含着各行各业建设者对祖国的热爱。
拍一封“庆祝国庆”的电报
电报,这种老旧的通讯方式如今已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可是非常“高大上”的。
1950年9月29日《大刚报》第四版刊出消息,题为“本市电信局开放国庆电报”。文中宣布:武汉电信局9月28日起至10月2日开放国内纪念国庆电报,其办法如下,一,在发电纸纳费业务标识栏内注明庆祝国庆字样。二,电文以纯属庆祝国庆之明语为限。三,照私物电报价目1/3收费,译费免收(即本省每次430元,外省每字640元)并提前派发及投送。四,发往同一地点之数个收报人,可用分送及全录两种特别业务。五,本市各营业处均可拍发。
最早预报此消息的是9月26日《湖北日报》,文中强调一点:电文以纯属庆祝国庆之明语为限,不得夹杂其他任何事项,字数不受限制。
武汉市广播电台也在9月27日晚上9点45分钟,播出廉价国庆贺电的消息。
武汉的四家电影院,在热播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放映前,观众先看到不同以往的五彩幻灯片,告诉大家“国庆节期间可以发国庆贺电了,价格优惠”。
后来的发报统计显示,发报人多为军政机关、国营公司、人民团体,也有个人发报的。收报地址以北京为主,全国各地都有,就连当年的黄石市电信局发报字数也达555字。
贺电这种形式由此逐步固定下来。早些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到一定时间,都会播报从全世界各地发来的贺电,也许这其中的热情是相通的吧。
降价促销,买买买
现在的国庆黄金周,商场降价促销是常态。其实,这在几十年前就有了。
1952年国庆节,武汉市各个合作社销售点,各种商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打折减价。武汉总合作社向总社订购大量的月饼、猪肉、板栗、皮蛋等,给市民优惠。打折商品还包括大米、糖、麻油、黄花、木耳、粉条、布匹、绒线等。全武汉市内的各基层合作社零售价格完全一致,各门市部营业点都延长开门营业时间,每天大约13个小时。同时,增加了不少临时零售店,减价促销活动持续近两周。
很多基层合作社分销店都设在工厂里,群众出入不方便,于是给加入合作社的社员及其家眷办理社员证。这有点类似现在的各种“会员证”,只是不用提前充钱。
在特别的日子多一份小小的寄托,无疑是开在心头的“一朵花”。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国庆节都是特殊的节日。无论身处何地,不管过去未来,永远不变的是对祖国那炽热的爱、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志兵 通讯员 王雯雯
编辑:黄俐琦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