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鳃霉病
[病原]鰓霉。
[临床症状]病鱼鰓上有出血、淤血或缺血的斑点,呈现花鳃;严重时病鱼鳃丝腐烂、坏死、高度贫血,鳃呈青灰色。病鱼在水中不摄食,游动迟缓,呼吸困难,最终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流行规律]此病对各种规格鲫鱼都能感染,主要与池水恶化有关,如清塘不彻底、水质老化、有机质含量过高的池塘更易流行此病。4-10月为疾病流行季节,5-7月为发病高峰期。
[预防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清淤。②加强水质调控,定期用二氧化氯、生石灰等全池泼洒,保持良好池塘水体环境。
[治疗方法]外用三氯异氰脲酸硫酸锌粉、五倍子苦参粉等,全池泼酒,内服恩诺沙星、五倍子末、维生素C等,拌饲投喂,药物使用剂量参照产品说明书。
2.白云病
[病原]恶臭假单胞菌。
[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小班状白色黏液物,随后,黏液物逐渐蔓延,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在鱼的头部、背部、尾鳍等处。严重时可出现鳍基部出血、“蛀鲭”、松鳞、肛门红肿等症状。剖开鱼腹有腹水,肝脏、肾脏充血。病鱼在水中处于麻木状态,多靠近网边或池边缓慢游动,停止摄食,陆续死亡。
[流行规律]此病主要发生在微流水或水质清瘦的网箱养鲫或流水池集约化养鲫中,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流行季节为5-6月,水温6-18℃易发病,水温升高到20℃左右时,病情可自行控制。
[预防方法]①越冬鱼投喂营养全面、充足的饲料,尽快恢复鱼体质。②定期用溴氯海因等药物在食台周围、网箱内外挂篓挂袋。
[治疗方法]外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全池泼洒,同时内服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等,拌饲投喂,药物使用剂量参照产品说明书。
3.小瓜虫病(白点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临床症状]当病原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点状囊泡,严重时,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病灶部位出现体表发炎,鳍条腐烂开裂,局部组织坏死,腮部分泌大量黏液。病鱼身体消瘦,行动迟缓,最后因呼吸困难,衰竭而亡。
[流行规律]此病流行广,危害大,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病,但危害的主要是鱼苗、鱼种。在高密度饲养情况下此病更易发生。流行季节为初冬和春末,流行水温为15-25℃。长江流域,流行季节为3-5月和8-10月。
[预防方法]①彻底清塘消毒,暴晒池底,杀灭泥中虫卵。②投喂优质饲料,保持良好水环境,提高鱼体免疫力。③鱼种入池时,用聚维酮碘溶液浸洗。
[治疗方法]外用生姜汁、百部贯众散、苯扎溴胺全池泼洒,内服地克珠利预混剂,拌饲投喂,药物使用剂量参照产品说明书。
4.黏孢子虫病(鲫碘泡虫病)
[病原]鲫碘泡虫及库斑碘泡虫。
[临床症状]病原寄生在鲫鱼头后背部肌肉内,形成肿瘤状突起。严重时瘤状突起较大,用手摸患处感觉柔软,似鱼的皮肤要胀破一样。
[流行规律]此病流行于夏末冬初。主要危害1龄银鲫鱼种。
[预防方法]每亩水面用75-100公斤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淤泥中的虫卵,防止外来水源或病鱼带人病原。
[治疗方法]外用精制敌百虫全池泼洒,内服阿苯达唑、地克珠利预混剂、雷丸槟榔散等,拌饲投喂,药物使用剂量参照产品说明书。治疗过后,再用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等全池泼酒消毒杀菌,防止二次感染。
以上来源于“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经湖北省渔业科技超市授权发布。
来源: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编辑:刘昭恒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