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四大黄茶之一的“远安黄茶”核心产区——湖北远安县旧县镇鹿苑村举办“品味黄茶”主题活动,游客既能在各家茶室品尝、选购工艺独特的“远安黄茶”,也能到乡间广场、烧烤基地感受美丽乡村的悠闲安适。
近年来,茶园面积达2.1万亩的“产茶大镇”旧县镇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通过抱团发展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我就是守着我这20多亩茶园才奔了富路。”种茶大户张祥成说。据了解,去年该镇干茶产量1463吨,其中黄茶284吨,亩平收益达到3000元,其中高产茶园亩平效益更是突破万元大关,带动全镇近1万户茶农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产业要发展,融合是关键。近年来,该镇依托鹿苑村得天独厚的“丹霞山水”自然风光和“远安黄茶”原产地的区位优势,引进市场主体开发旅游资源,通过完善旅游路网、配套服务设施、优化乡村环境、植入黄茶元素等方式打造特色茶旅融合产业发展模式,先后将鹿苑河畔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户外生态烧烤基地,并新建儿童乐园、野奢木屋等游乐设施。
如今,鹿苑村已成为集乡村旅游、茶事体验、户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红”旅游名村,是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和乡村旅游目的地,高峰期日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每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8万元。“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模式,让群众鼓起了‘钱袋子’,更让远安黄茶的名气越来越响。”旧县镇党委书记王龙说。
远安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农业基础较好、旅游资源丰富。为推动产业发展“接二连三”,该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一片区一主业一特色”的思路谋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优势,构建交叉融合的产业发展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动能,推动产业壮大、农民增收和乡村繁荣。
“湖北十大名米”瓦仓大米的一处生产基地位于该县洋坪镇三板桥村。洋坪镇依托产业优势,将三板桥村农田当作景点打造,通过种植多彩景观水稻、铺设“稻田画”、绘制农耕文化墙、打造特色民宿以及举办“一粒米的成长”主题农事研学活动等方式,将特色产业与自然风光有效衔接。
“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洋坪镇党委书记乐运敏介绍,三板桥村作为全国水美乡村建设“以水兴农”试点,在保灌溉、供用水的水利项目中融入景观设计理念,建成沿河生态景观段,将该村与周边的武陵峡口、回龙湾、太平顶森林度假小镇三大景区相连,形成了“景区环村”的特色乡村旅游景观带。“一到周末我这儿就被订满了。”三板桥村村民谭昌圣的农家乐生意持续红火。去年以来,“环村”景观带带动近5000余户农户实现综合性农旅产业经营收入1800余万元,让群众乐享产业融合发展增值收益。
据悉,近年来,远安围绕“产业强、村庄美、百姓富”的目标,坚持壮大主导产业、优化整体结构、提升品牌效益,在农业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产业、旅游路网建设,并对70公里的沮河流域实施综合治理,将全县21万亩优质稻田、品质茶园、精品果园及特色花卉、苗木种植观赏基地和3个4A级、3个3A级景区串联成片,打造20公里生态绿道和水岸河湖景观,建成沿沮河乡村振兴示范带,使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同时,坚持举办各类高规格特色农文旅活动,兼并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和经营模式,以现代经济理念培育发展新型农旅融合业态,推动农业与乡村旅游、民俗体验、生态康养等产业嫁接融合,充分发挥固有优势、增强聚合效益,形成了质量高、功能全、可持续的融合发展产业链、经济圈。
据了解,远安农业产值持续增长,旅游产业市场份额占比逐年递增,全县1.9万户农民“依山傍水”吃上了稳定的“生态饭”“产业饭”。该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陈华靖介绍,去年全县所有村均实现了集体收入过10万元,其中13个村过3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万元,增速12.3%,居湖北省山区县前列,农旅融合实效日益凸显。
当前,该县正在加快推进一系列高端康养、乡村旅游度假项目和休闲农业景区景点建设,着力将县域逐步建成城乡协调、功能完备、产业兴旺、全域可游的“大景区”。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李双骏 向浩宇
编辑:谢珊
编审:罗辉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