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为了解掌握当前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情况,推进稻渔产业高质量发展,6月14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重点省份开展了稻渔产业发展情况视频调度和集中研讨。12个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省(区)农业农村厅、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有关负责同志及相关科研院所、大学专家等参加研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出席并讲话,部规划司、乡村产业司、科教司有关同志参加研讨。
各地结合本地区近年来稻渔产业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总结交流了典型经验和做法,分析了存在问题,并就下一步推进稻渔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扬州大学高辉教授介绍了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中国稻田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的进展情况,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朱健研究员介绍了稻渔综合种养科研相关进展,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于秀娟副站长介绍了近年来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有关工作及稻渔综合种养综合效益调查进展情况。
李书民一级巡视员强调,各地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树立大食物观”的有关要求,坚持耕地粮食生产功能,科学合理利用稻田资源,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加强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做好稻渔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利用撂荒地、盐碱地、低洼田、冬闲田发展生产。二是要确保粮食生产,严格落实耕地粮食生产主要功能,严格控制边沟面积,大力推广少挖边沟和不挖边沟稻渔技术模式。三是要探索新型高效生态模式,因地制宜积极示范推广应用适合本地区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的种养模式。四是要促进三产融合,推动加工、仓储、物流向稻渔产区布局,充分挖掘拓展稻渔产业多功能性,实现生态资源价值。五是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培育适宜稻渔综合种养的优质水稻和水产新品种,依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切实解决稻渔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理论问题。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稳定粮食生产、保障水产品供给、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高综合效益等作用。“十三五”以来,稻渔产业发展迅速,各地因地制宜创新示范推广了少挖沟不挖沟、繁养分离、多品种混养等新技术、新模式。2021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900多万亩,稳定稻谷产量1900多万吨,水产品产量350多万吨,带动农民增收超过650亿元。据各地反映,2022年,全国稻渔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文章来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中国水产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晓曼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