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轻点“慧”种田,武汉女子办起两万亩“开心农场”

4月23日上午8时,黄陂区六指街道的一块稻田边,武汉港湾永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丹轻点智能插秧机,输入了一串稻田编号,按下插秧指令。车库大门自动开启,一台智能插秧机从大门驶出,来到指定稻田。正值春季插秧季节,“无人驾驶”的插秧机装上秧苗,开始进入工作。

坐在办公室,胡丹盯着大屏幕,观察插秧过程。她将画面放大,稻田里,秧苗上沾的泥水清晰可见。“这是我建设的‘智慧农场’,通过智能平台去操控智能农机,让种地不像以前又脏又累,节省了人工,提升了效率。”胡丹说,完成同样的工作量,以往使用传统农机,需要3人一起工作,现在有了智能农机,只需要1人协助装入秧苗,一台智能插秧机8小时就能完成约80亩稻田的插秧。

今年40岁的胡丹笑称自己是个“农二代”。2007年,父母经营的大米加工企业遇到了困境,她调查发现,农民种田效益比较低,农村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加工厂收不到粮食。“人工种田成本高效率低,必须机械化。”于是,大学刚毕业的胡丹辞去会计工作,回乡建立了武汉东方荣升米业有限公司。2011年,她又成立武汉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从乡亲们手中流转了千亩土地,开始规模化种植水稻。

胡丹说:“要当好‘新时代农民’,就要把科学技术引入农田,建起真正的智慧农场。”2012年春天,胡丹买回了黄陂区第一台插秧机。当轰隆轰隆的机器出现在水田里,乡亲们都跑来了,田埂上站满了人。大家啧啧称奇:“这机器一小时就能插10亩地!”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合作社如今已经拥有插秧机、旋耕机、流水线播籽机等70余套机械设备,还有2架农用无人直升机、2万个育秧硬盘、3套日烘干量108吨的烘干设备。

合作社共有近两万亩农田,如何才能高效耕种、集中管理?2021年,胡丹和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将农田划分为395块,小的3亩、10亩,大的100余亩,每一块设定一个编号。通过北斗系统的精准定位,每一块农田都录入了“智慧农业物联网”,胡丹把这个过程称作给农田“上户口”。

“农田有了‘户口’,我们就能在智慧平台上实现远程管理,坐在办公室、监控室里点击遥控器,就能精准发出指令,让智能农机去哪块田工作,它们就去哪块田工件。”胡丹指着大屏幕说。记者看到,稻田上方,两台无人机腾空而起,正按照规划好的路线飞行,一台播撒施肥、一台播撒种子同时作业,1000余亩的稻田,8小时就可以完成两项工作。

给农田上了“户口”、引入武汉首批智能农机,胡丹的农场实现了程序化、标准化、数字化稻田耕种管收,还能不间断精准作业。这样的“智慧农场”,不仅满足两万亩生产基地的全程智能机械化作业,更让农民们尝到了科技种田的甜头。在武汉市区科协的指导下,胡丹带着农民实行稻油连作、虾稻共育、稻鸭共育、生态植保等先进模式,粮食亩产达到750公斤,她的企业每年为国家提供1500万公斤粮食。

黄陂区中小学生来到胡丹农场开展研学,了解无人机、无人拖拉机如何在稻田工作

“未来,我还将继续升级‘智慧农场’的休闲板块,让更多人看到农业发展成果,让孩子们来到田间地头,感受科技力量。”胡丹说。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邵一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