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荷塘,既产莲子,又养鱼虾。在青山区八吉府街道后山村,莲虾鱼混养模式实现了一地多产。
25日早上5时30分,天刚蒙蒙亮,还下着雨。韩哲准时起床,他穿上防水裤和雨衣,再套上胶鞋就下荷塘去了。眼下,在武汉人的餐桌上,藕带绝对算得上是高档货。早上六七点钟就有商贩来村里收藕带,韩哲要抓紧时间去采。
韩哲正在查看地笼
荷塘里水不深,荷叶也刚露尖尖角。身高一米八的韩哲,水刚刚没过他小腿。他弯下腰,双手伸进水里,顺着荷梗摸下去,小心翼翼地从种藕身上把藕带剥离出来。荷塘里不时有鱼翻跃出来,韩哲也不时翻翻水里捕虾的地笼。虽然还是个32岁的小伙子,但黝黑的肤色仿佛在告诉大家,他已经是一名出色的养殖能手。
地笼里偶尔还能捕到一些小虾苗
2014年,在大学毕业创业3年后,韩哲决定回村发展,他接下父亲手里的20多亩鱼塘。“当时村里几乎都是做专门养殖,塘里只养一种农产品。”2015年,经过市场调研以及学习,韩哲发现小龙虾不仅价格高,而且市场广阔。他决定尝试混养模式。
韩哲向记者展示刚捞上来的小虾苗
第一年尝试,一亩地投了两三百斤虾苗。5月的一天晚上,韩哲打着电筒巡塘,塘边零星飘着几只死虾,他赶紧收起地笼,笼子里的虾也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当时很着急,马上要到上市的时候了。”把死虾带回家,解剖、找资料,原来是小龙虾常见的五月瘟。一周时间内,塘里的虾全死了。
多方咨询,韩哲发现小龙虾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虾苗密度太高。“我开始试着一点点减少投放量,150斤、100斤,最后找到了最适宜的50斤。”
新问题接踵而至。莲子是后山村的传统优质农产品,5月是荷苗生长的重要时节,但小龙虾对荷苗的破坏太大。“荷苗很嫩,它们最喜欢吃嫩芽,荷苗几乎都被毁了。”再次去看书学习、找人咨询,掌握小龙虾的生活习性,韩哲找到一个好办法:每年5月前把绝大部分小龙虾打捞起来。据了解,塘里养的鱼也多是四大家鱼,这些品种不吃小龙虾。
韩哲正在巡塘
韩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月上市的小龙虾是紧俏货,一斤能卖上二十多元,初上市的藕带能卖到二三十元一斤,藕带能连续采摘一两个月。到夏天的时候,莲蓬也熟了,莲子能卖到十多元一斤。塘里的鱼虽然不多,但一亩也能有500多元的收入。韩哲骄傲地说:“一亩地的收入是以前的2倍。”
混养之后,莲子的肥料可以由小龙虾的排泄物提供。鱼可以吃水草清理水质,同时也不用投喂饲料。“在以前,像这样的大雨天,我爸一定会半夜就爬起来。这种天气鱼塘容易缺氧,一旦发现有鱼翻白,就要立即增氧。现在做养殖轻松多了,塘里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几乎不用管理。我在村里上班,我父母还可以出门做零工。”
经过3年的摸索,养殖技术逐渐成熟,韩哲开始在村里大力推广这一模式。有村民来咨询,他都无偿传授关键技术。2021年,韩哲被评为“青山区十佳农技手”。因为带领大家致富的突出表现,村委换届时,他被选举为村委委员、团支部书记。如今在后山村,做养殖的农户家几乎都采用这种模式。全村养殖面积已超过300亩。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邵一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