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龙感湖擦亮“候鸟天堂”名片

湖北第五大湖泊龙感湖被誉为“水乡湿地、候鸟天堂”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夕阳西下,波光粼粼。在龙感湖水天一色处,成群的水鸟或水中欢快游弋,或从水面飞起,鸣叫着盘旋离去。

“根据追踪监测显示,我们的天鹅已经开始迁徙,最远的已经飞到包头市了。欢迎它们明年再回到这里。”在龙感湖畔的黄梅县下新镇良种场,湖北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员彭金山望着湖田成群结队的水鸟说,近段时间保护区在对湿地的鸟类迁徙情况进行摸底监测,时刻掌握越冬水鸟活动状况。

下新镇良种场是湖北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鹅越冬主要场所,自去年入冬以来,彭金山一直在这里监测龙感湖鸟类越冬情况,特别是天鹅越冬情况。根据监测,今年龙感湖越冬天鹅有6.2万只,相比2016年首次监测数据,多出1.3万只。

湖北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省黄梅县境内,南与江西鄱阳湖保护区隔长江相望,东与安徽省安庆沿江湿地相连。保护区是由湖泊、滩涂、草甸等组成的以生物多样性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3.5万亩,其中水域面积12.5万亩,经华阳大闸直通长江。

“龙感湖是湖北省第五大湖泊,素有‘水乡湿地、候鸟天堂’美誉。2009年,龙感湖获批成为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的保护,这里的水鸟数量大幅增加,特别是天鹅数量实现成倍增长。”彭金山说,近年来在天鹅保护中,保护区经历了从“人鸟争食”到“为鸟留食”到“绝不投喂”的曲折历程,更深刻理解了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17年前,下新镇良种场是虾稻田,良种场将1400亩湖田出租给农户搞“虾稻连作”生产。那时,当地人在为如何驱赶鸟儿,保护小龙虾而烦恼。“每年11月中下旬,首批天鹅南迁,正逢水稻收割、虾苗生长时,它们啄食稻茬,与虾苗争食。”良种场老职工吴炎生说,为保住收成,农户放鞭炮、敲锣驱赶天鹅,甚至有人在滩涂上投药毒害。很多鸟在天空盘旋,发出阵阵鸣叫,久久不愿离去。

为让候鸟安心栖息,湖北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合项目资金,斥资1400万元买断良种场20年经营权。保护区下新管理站站长徐维忠说,1400亩虾稻田大部分退耕还湿,每年划出300亩轮种水稻,不予收割,作为鸟群的“口粮”,湖区“人鸟争食”矛盾终于破解。此后几年,天鹅翩翩而至。在这片虾稻田,最高峰时有超过2万只天鹅停留。

2020年10月,龙感湖水域全面实行禁捕退捕、渔民上岸,减少对天鹅活动的干扰。湖北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林介绍,保护区不仅退耕还湖、退渔还湖,还推广使用农家肥,禁用化肥、农药,保护天鹅等候鸟不受毒害。同时,在独山、下新和龙感湖三分场等人口密集区村组,管理局赠送垃圾桶,建垃圾处理站,减少生活垃圾对湿地的污染。

“为鸟留食”折射出保护区对天鹅的关爱。但慢慢地,保护区开始对天鹅“不近人情”。徐维忠介绍,下新管理站曾救助过一只受伤的天鹅,救助期间每天有人给天鹅投喂玉米。天鹅康复后放回水域时,发现它趴在岸边一动不动,一副眷恋的姿态。“它对投喂有依赖了,长期下去,会丧失野外觅食的能力。”为此管理站“狠心”将这只天鹅驱离。

假如保护区食物不足,天鹅饿了怎么办?为此保护区管理局特意给39只越冬天鹅戴上环志追踪器,进行跟踪调查。经查,管理局发现这些天鹅有的飞到江西鄱阳湖,有的飞到武汉与孝感交界处,最远的飞到江苏高邮湖、太湖。不过短则三五天,长则个把月,它们又飞回龙感湖。“经大家分析,认为它们是出去觅食。当栖息地食物不足时,它们会出去寻找生路,在大自然的物竞天择中活下来。”彭金山说。

李林说,天鹅是野生动物,如长期投食,容易把它弱的基因保留下来。从龙感湖北归到西伯利亚数千公里,弱者途中会掉队、死亡,不利于种群发展。

湖北省野生动物保护总站鸟类专家郝涛也表示,人类和天鹅的关系并非越“近”越好,最美的距离是让它们按照自然规律生存延续,给它们自由生长空间。由于不断采取科学方法保护天鹅,龙感湖成为天鹅家园。近几年龙感湖天鹅数量一直稳定在4万只以上,并不断增加。

除了天鹅,不断完善的科学保护措施,让龙感湖保护区吸引大批候鸟到来,“候鸟天堂”名片越擦越亮。如今龙感湖保护区已经监测到186个鸟种14万只水鸟在这里生活,其中包括黑鹳、东方白鹳、白头鹤、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把‘自然的’还给自然,让湿地恢复到它原本的模样——生存在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共同在自然法则支配下达到一种内在平衡。这才是‘候鸟天堂’追求的目标。”郝涛说。

湖北第五大湖泊龙感湖被誉为“水乡湿地、候鸟天堂”


文章来源:新华网记者连迅、吴慕枫 摄影邹小平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