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甘肃省景泰县黄冠梨贮藏不到3个月即发生不同程度的果皮褐变现象,对果实商品性和销售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明确黄冠梨果皮褐变发生的原因,笔者通过实地调查、样品检测等方式,对景泰县5个冷库内的果实温度、环境气体成分进行了检测,并对相关品质进行了测定,结合前期已有研究结果,对景泰县黄冠梨果皮褐变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控建议。
黄冠梨果皮褐变的症状特点及发生规律
黄冠梨果皮褐变症状如下图所示。褐变先在果肩靠近果柄端出现,发病初期果皮出现浅褐色斑点,随病情加重逐渐连片至整个果面,褐变仅在果皮,不深入至果肉。发生褐变果实多为后期采收,中前期果实褐变较少。
调查情况
采收与冷库前期管理情况
黄冠梨在甘肃省景泰县盛花期一般在4月20日左右,果实8月10日左右开始采收,10月初采收结束。前期、中期采收的果实缓慢降温入库,降温方式为起始温度8~10℃,每2d降1℃,直至0℃后稳定库温,并定期通风换气;后期采收果实采后直接入0℃冷库。前、中期果实未出现问题,后期果实褐变较多。黄冠梨采用大筐贮藏,果筐一般盛果300kg左右,果实带果袋一同装筐。果实入库后即开始降温,后期果实一般3~5d入满库,前期果实满库时间略长。2021年景泰县天气7月初至8月中旬较正常年份降雨偏少,高温干旱时间较正常年份长,8月下旬至9月中旬先后出现2次强降雨,分别为8月21日大雨,9月14—15日大雨。
冷库内果实温度和环境气体成分
贮藏库黄冠梨果温-0.33~0.10℃,其中以14号库果温最低,以15号库和13号库温度相对较高(表1)。O2浓度20.4%~21.0%,CO2浓度0.43%~0.96%,调查冷库果实均在9月下旬采收,最晚9月30日采收。
黄冠梨果实品质与褐变情况分析
晚采(9月20日后)果实硬度低于早采果实(8月16日采收,表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采收早晚无明显相关性,以8月16日采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12.37%,这可能与采收前天气干旱有关,果皮褐变多发生在晚采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的果实中,而果心则无论可溶性固形物高低均发生不同程度褐变。晚采果实中,果个较小的果实发生果皮和果心褐变几率较低。
病因分析及建议
(1)晚采且品质差是造成黄冠梨果皮褐变的主要诱因之一。采收晚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的果实对低温更敏感,就黄冠梨果实本身而言,属于对低温较敏感品种,因此,一般采收后采用缓慢降温方式入库。调研中发现,晚采收黄冠梨入库后未采用缓慢降温方式而直接快速降温至贮藏温度,这进一步加重了果实对低温的敏感性,提高了黄冠梨果皮褐变的发生几率。因此,采前提高果实品质并适期采收是控制黄冠梨果皮褐变的有效途径。景泰县黄冠梨建议适宜采收期在8月下旬到9月中旬,最晚不超过9月25日。采收后缓慢降温方式为起始温度8~10℃,每隔1d降1℃,直到果温降至-1~0℃为止。
(2)早采晚销,晚采早销。景泰县9月下旬采收的黄冠梨库内酒味较浓,且果实硬度较低(仅为4.0kg/cm2左右),应尽快出库销售,避免后期虎皮和黑心影响果实销售价格。黄冠梨采收成熟度标准为果实硬度6.5~7.5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11.5%,过晚采收不利于果实硬度维持且易酒化,仅可做短期存放。
(3)大果无论是果皮还是果心更易发生褐变,这主要与果实中钙含量多少有关。前期研究表明,大果中钙含量相对较低,氮钙比偏高,这也是诱发黄冠梨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因此,采前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肥和钙肥的投入比例,既可提高果实品质,又可避免矿质元素失衡导致褐变等生理病害发生。
(4)所有果实采前1周及采收期均避免灌水,以免影响果实品质、降低耐贮性。
文章来源:中国果树
责任编辑:王艳平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