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71岁的宋桃清又巡山了。
连日来,恩施利川市沙溪乡群力村迎来几场大雪,宋桃清给山上10余个蜂桶裹上了厚厚“棉衣”,“这可是宝贝,一年卖1万多块,我每天来,就是看看‘棉衣’漏不漏风,预留通风口有没有被雪堵上。”
和宋桃清一样,时不时上山检查蜂桶,已成为群力村四分之一村民的新农活。宋桃清介绍,村民将蜂桶放置悬崖上,一来符合中华小蜜蜂的习性,同时防雨防潮,蜂蜜品质上乘。在这个村,养殖中华小蜜蜂600多群,每年能产蜂蜜1500公斤,实现产值40万元。蜜蜂产业,已成为该村“一村一品”的拳头产业。
群力村溪流众多,多小峡谷地形,森林面积达2万亩,历来是“蜂”家必争之地。2014年5月,时任村委会主任的姚光金,自己花3000元从重庆市云阳县购进10桶蜜蜂,但因养殖技术不过关,收成惨淡。2015年,村党支部组织20多位村民到团堡镇养蜂大户处学习养蜂技术,姚光金等4人每人出资5000元,再次购进30余桶蜜蜂。
村民代表李先东到团堡镇跟班学习1个月后,熟练掌握了分蜂技术。村里决定把18桶蜜蜂、1台搅蜜机和10余个空桶,以1万元低价卖给他。
心怀感念,李先东将养蜂技术免费传授给村民。“方形桶用于育蜂分群,圆形桶密封性好,利于养蜂酿蜜;新蜂王产生后要及时分桶,在桶门设置机关,以免蜂王带走蜂群……”村民上门,李先东总会耐心讲解,宋桃清成了首批受益者。
2020年,退伍军人何成带领村民成立利川市群峰臻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产品追溯系统,通过线上线下助蜂农打开市场。去年,何成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开门一件实事”活动,内容就是帮助蜂农销售蜂蜜,“那段时间,蜂蜜成了我们村‘两委’成员和驻村‘尖刀班’队员车上的必备品,我们逢人便推销村里的蜂蜜。”
打造品牌,统一包装,安装远程摄像头,对悬崖养蜂实行24小时直播,在何成的脑海里,已有了新的养殖规划。
文章来源: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张宝训 石进
责任编辑:邵一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