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孝感城区解放路尽头,老澴河边的城隍潭。负责老码头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项目的工人们,顶着冬雨在抓紧赶工期。
城隍潭老码头,明清时老孝感城最重要的交通枢纽,随后渐渐淹没于历史尘埃。2020年,老澴河改造,老码头遗迹重见天日,被政府确定为文物保护与展示的利用项目。
“全省第一” 挖出来的老码头
从孝感城区的长征南路出发,顺老澴河畔的沿河北路溯河而上。两岸草木繁盛,野鸭游弋清清河水,远处高楼林立……令人畅想:来年春日这里是怎样一幅美景!
作为孝感城城根的老澴河,因人工改道、工业化扩张、水体修复能力下降,也一度成为脏乱的“龙须沟”。2017年11月20日,老澴河综合治理建设启动,9.8公里河道全域纳入治理。5年下来,一河碧水恢复,河两岸成为孝感最美公园。
城隍潭码头在这次治理中得以重现。
老码头始建于宋代,曾是孝感最繁华的河运码头,承载着多少代老孝感人的记忆。2020年4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孝感市博物馆联合对码头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最终认定它是我省第一座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码头遗址,也是目前长江流域现存年代最早、保存规模最大的古码头,2021年将其纳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保护性挖掘中,老码头的原样逐渐展露,沿挖掘出的石阶一路向下,就是一个高约5米,长约80米的城墙和码头。
层层叠叠的石块,印证了码头曾被多次修缮的史书记载;斑驳的古城墙石阶,再一次向世人显露出它有过的美好繁盛。
今年82岁的王为新老人依稀记得老码头当年的样子。依城墙而建,石矶、码头、亲水平台等错落有致,绵延二百余米,全部采用红色麻石条垒砌,坚固无比。石矶间隔有一处台阶延伸到河中,旁边是石条铺就的亲水平台,方便城中居民取水、洗衣洗菜。
“船来船往,繁华得很。”老人说这里就是孝感的“金西门”。
城隍潭九号 承载的麻糖记忆
在忙碌的老码头工地对面,有一座两层的老旧小楼,楼里楼外看不到人影,几株苍柏陪着小楼安静耸立。楼的正中,有圆形凸写的五个大字“孝感麻糖厂”。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城隍潭九号。曾经的澴河水,水势曲折回环,至孝感西门外城隍庙形成深潭,河水经激流落潭后沉淀,此地因此得名城隍潭。1954年原孝感县国营麻糖厂成立,选址城隍潭九号。
麻糖“处处有之,而孝感独著”。
孝感河湖交错,所产糯中稻闻名乡里,所产芝麻香味浓郁、色泽艳丽。1949年前,孝感麻糖主要产地就在城隍潭附近的八埠口,几乎家家户户做麻糖,听一句“我是八埠口的”,那就是正宗孝感麻糖的表示。
孝感麻糖味道独特,与水有关。做麻糖的师傅说,只有用孝感城关西门外城隍潭的“龙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好的麻糖,“再好的制糖师,若迁离孝感,也做不出这地道的风味”。
麻糖厂成立后,麻糖、米酒这两种孝感传统风味小吃,迅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孝感人引以为豪的地域名片。
时光飞逝,昔日的麻糖厂早已搬离,但承载着这段历史记忆的城隍潭九号,成为该市著名的工业建筑。2019年7月,该建筑列入孝感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
位于孝感城区航空路的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继承了原孝感县国营麻糖厂衣钵。如今,公司里有一座“孝感麻糖米酒博物馆”,博物馆里按照古代酒馆样式,建了一个城隍潭九号的米酒馆实物模型,“城隍潭九号”几个字特别突出。
复活古迹 绽放今日新芳华
澴水河,流淌着的是孝感的城市脉络。
城隍潭一带曾是老孝感的繁华盛地。老人们提及这里有抑制不住的自豪:西湖桥连接老城与城郊,是西北乡农进城的必经路,也是安陆、应城、云梦商人们下汉口的枢纽;老码头水运繁忙,各路商贾纷纷在此设店开铺,使这条“金西门”街成为全城商业中心。
近年来,孝感对老澴河沿线古迹的保护与开发一直在进行。在河中心地带的西岸,黑臭水体的改造已完成,始建于宋的千年西湖桥浴火重生,与黄鹤楼齐名的文昌阁,重建耸立河畔的方案已确定;东岸城隍潭老码头保护利用项目施工如火如荼,西湖酒馆也在规划重建……
在南岸,老澴河文旅小镇也即将开工,文旅小镇以老麻糖米酒厂为核心,建设孝文化研学基地、名人祠堂、古建风情街等,打造建设集滨水特色的历史人文、文创街区、民俗风情商业街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区域。
2021年12月20日,孝感市委书记吴海涛在孝南区调研老城古迹保护,实地查看三军台桥修缮现场、老码头遗址保护工程、西湖桥、文昌阁旧址等地。他说,老城古迹见证城市的发展变迁,饱含人民的珍贵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符号。要本着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精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责任编辑:邵一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