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江护鱼一天不能耽误,元旦也不放假。”2022年的第一天,退捕渔民王明武像往常一样,早上8点就来到长江武汉江夏段巡查。阳光映照下,水清岸绿,不时有鱼跃出江面,王明武打心里高兴。
“现在长江江豚明显比前几年多了,也胖了。”年过六旬的摄影爱好者杨河指着这几天在湖北宜昌葛洲坝下游拍摄到的几头江豚说。照片中,这些“小胖子”正在江里嬉戏,显得憨态可掬。杨河生长在长江边,从2019年9月开始“蹲守”拍摄江豚,他见证了当地江豚数量的“激增”。他观察发现,长江宜昌段的江豚最多时有近20头,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至少有9头。
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十年禁渔”。“长江禁渔了,人类不再‘豚口夺粮’,它们自然就长得好。”杨河说,“随着江豚的生存环境改善,江豚成群出游、江豚母子同游、怀孕江豚独游的画面都出现了。”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渔第一年,江豚屡屡在湖北的江河中现身。在武汉,长江城区江段多次出现江豚踪影,引起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市民的关注;在荆州,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江豚群体不断扩大;在汉江潜江段,近30年来第一次出现了江豚的身影……
专家表示,江豚是长江的指示性物种,它的频繁现身反映出长江、汉江禁捕工作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善。“江豚主食小型鱼类,长江‘十年禁渔’使得江豚饵料增多,为江豚回归提供了保障。”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说。
不仅江豚回归了,长江里的鱼类资源也在回归。专家表示,长江常见鱼类资源有恢复的趋势,长江生态环境尚存的小型受威胁鱼类种群有恢复的迹象。
2021年6月,科研人员在长江嘉鱼段调查监测到1尾刀鲚,这是30年来第2次监测到刀鲚上溯到长江湖北段。在长江消失多年的鳤鱼出现频次快速增加,出现多点开花的态势……
水清鱼跃、江豚回归的和谐景象重现,离不开各地持续开展常态化执法监管,妥善做好长江退捕渔民转产安置,打好长江禁捕攻坚战的努力。
湖北推进以“岸线长”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网格化管理,打通长江禁渔执法“最后一公里”;通过多部门联巡、联查、联动,打击非法捕捞违法犯罪行为,2021年长江干线水域非法捕捞类刑事案件月均发案数同比下降80.2%;实行“退捕还鱼”,2.6万多名湖北渔民告别“江湖”,转身上岸。
王明武曾是武汉市江夏区八一渔业队队长,十多岁就跟着父亲走上渔船,一干就是40多年。“前些年,长江的鱼越来越少、越来越小,我们都明白,以捕鱼为生不是长久之计。”王明武说,“禁渔后我主动交出渔船,并与渔政部门签订劳动合同,从‘捕鱼人’变为‘护鱼人’,每月有3000多元的固定收入。”
“长江能休养生息,渔民安心退捕,还能为保护母亲河出一份力,心里舒坦又踏实。”王明武说。
文章来源:新华社记者王贤 王自宸
责任编辑:邵一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