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爱情桥” 见证咸宁无数战争烽火

“在这里相遇的人,最后都走在了一起。”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城西,有一座锈迹斑斑的铁桥,因其如彩虹般横跨于淦河之上,故名为虹桥,由于“虹桥”中的“虹”与“红”字同音,所以当地人喜欢叫它“红桥”,也叫“爱情桥”。

这座桥在晚清时期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主持修建,是原粤汉铁路必经的铁路桥。1938年为阻断日寇,这里曾被炸断,在1949年武汉解放前夕,国民党撤离咸宁,虹桥再次被炸断。烟熏炮轰、锈迹斑斑的虹桥,成为了咸宁历史的见证者。

关于这座“爱情桥”,当地有许多美丽传说

“红桥不远似相连,街区已是别样天。人瓦更迭何处去,晨昏一卷游心田。”透过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咸宁虹桥的那段烽火印迹,逐渐被拉回到人们眼前。生于1932年的万培英是原咸安区永安街道北正街社区的首任社区书记,她告诉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那时的“红桥”是以爱情桥闻名,桥上刻了许多见证爱情的字,听闻在这里相遇的人,最后都走在了一起。

“我是1951年搬到这里的,最开始这里有护桥部队在这里驻守,在桥头附近还有一座碉堡。”万培英告诉记者,1969年护桥部队撤离后,青年男女喜欢坐在桥上谈情说爱,因为在这里不容易被打扰。

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张之洞、盛宣怀等提议修筑粤汉铁路,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出任粤汉铁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铁路督办,开始动工修建粤汉铁路。1909年4月,张之洞与德、英、法三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借款五百五十万英镑,并通过“商民买股”融资修路。1912年8月,粤汉铁路线湘鄂段开工,1916年4月,粤汉铁路建成咸宁虹桥。

该桥桥面为角铁龙骨斜拉连接结构,桥上两侧均用巨大钢铁板立护,跨径115.07米,桥长90米,宽10米,桥墩与水面距离为6.8米,单轨,三孔四墩。高大的支架,深灰色和铁锈色杂糅的桥体。站在桥上向远方眺望,一览无余的河面映着蓝天,桥上行人走走停停,放学回家的、下班回家的、买菜回家的、观光拍照的、随意溜达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旁边’看你,红桥装饰了你的照片,你装饰了别人的‘相框’。”市民游客在桥头眺望风景,一幅幅美丽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铁桥多次被炸毁,见证无数次战争烽火

从1916年建成至今,咸宁虹桥见证了无数次战争烽火。

“民国15年(1926)8月27日上午,北伐军攻克咸宁汀泗桥后,叶挺率独立团沿粤汉铁路追赶溃敌至咸宁城外,此时正值汛期,城外洪水汪洋一片,唯有一条粤汉铁路通向城内。”咸安区永安街道志编撰工作人员戴大圣介绍,当时北洋吴佩孚败军已退守虹桥桥头顽抗,叶挺带领北伐革命军背水一战,与守敌激战,上午11时,叶挺独立团冲过虹桥,一举攻克咸宁城。

虹桥建成后,曾被二次炸断。民国27年(1938)10月下旬,日军攻进咸宁城,实行“三光政策”,咸宁沦陷前夕,国民党军队为阻挡日军进攻,将虹桥炸断。1949年5月,武汉解放前夕,国民党撤离咸宁时将铁路及码头渡口毁坏,妄图阻挡解放军的追击,红桥再次被炸毁。

1938年10月抗战时期炸断的虹桥

1949年7月,武昌车务段对咸宁虹桥进来了抢修,搭立排架,维持临时通车。新修的那段为青灰色,与两头烟熏炮轰过的铁锈斑斑的黑褐色,成了鲜明的对比。1969年京广铁路改复线绕过虹桥,虹桥从此不通火车,闲置留作备用。

1980年,咸宁虹桥改铺预制水泥板,利用为人行桥一直延续至今,现在的虹桥,成为了连接咸安北门街至环城村的交通枢纽。

当地做好文物保护,如今成为拍照打卡景点

走进虹桥,金属的陈旧气味带着战火的痕迹猛然入眼。波光潋滟的淦河水穿过大街小巷,沿老城区顺流而下,聚幕阜山的精气、金桂湖的灵性,一路逶迤而来,流经虹桥之下。2011年,咸宁虹桥(原粤汉铁路桥)公布为咸安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按照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办法(试行)》,咸安区文旅局细化职责,在此制作设立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牌,明确具体责任,按职履行文物保护工作。

“根据《咸安区文物保护单位执法巡查工作手册》,我们坚持重点文物安全巡查工作常态化,明确各部门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咸安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辖区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委会或文保员每天巡查一次,乡镇文化站每周巡查一次,区文物行政部门或执法部门每月巡查一次,并建立巡查档案,确保文物安全。

今年7月,咸安区文旅局进一步加大对辖区文物保护管理,并组织专班对咸安区25处红色文物进行专项巡查,其中就包含了咸宁虹桥。工作人员对红色文物的保存现状、建设控制范围地带、文保档案逐一检查,并聘请专业摄影团队进行拍照完善红色文物档案材料,确保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整整105年,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如今,咸宁红桥成为了咸安的一处拍照打卡景点,它静静地横卧在淦河之上,秉性不移,发挥余热,为咸安人的幸福生活默默奉献着。


文章来源:极目新闻 记者成昱勋 通讯员陈大银 汪禹 黄晓华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成昱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