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楚漆器出土于荆州 荆州打造中国漆器之都

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大漆文化展厅内,经邹德香复刻制作的楚式漆器代表作品虎座鸟架鼓被漆树标本环绕。 (通讯员 权丽炜 摄)

阅读提要

“中国有七千余年漆器制作历史。楚漆艺是中国漆艺发展史中的第一个高峰。”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邹德香说,荆州出土了大量楚漆器,占全国一半以上。考古印证了这一观点。

在荆州城东一隅,有一座荆楚非遗传承院,集中展示了诸多与漆器相关的内容——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漆器收藏品,也有海内外非遗大师代表作,还有漆器制作工艺全流程展示,以及楚式漆器制作室等。在这里,人们既可观赏精美绝伦的漆器作品,还能亲身体验楚式漆器制作过程。依托非遗传承平台,荆州力促楚式漆艺振兴,引领全国大漆产业创新发展。

拥有璀璨历史

大量楚漆器出土于荆州

大漆,是漆树树皮中分泌的汁液,又名生漆、土漆、国漆。中国是漆树原生地,是大漆故乡、大漆髹饰发祥地。用漆漆物谓“髹”,“饰”寓纹饰之意。

据考证,中国有七千余年漆器制作历史。著名文物专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王世襄指出,就我国漆工艺发展而言,历史上第一次突飞猛进、兴盛繁荣出现在战国时期,且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西汉。战国漆器产量之多、品种之备、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前代,战国漆器大多出自楚墓,漆器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荆州是楚文化发祥地,也是世界漆文化重要源头。”5月26日,荆州市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赵玉春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战国时期楚国可谓无物不髹漆。因其质轻、色美、耐用等优点,成为生活用具主角。“楚国漆器风格和造型有着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其图案舒展活泼、充满活力,强烈的红、黑、金应用得酣畅淋漓,线条凤走龙飞,想象丰富,大量使用透雕和浮雕,极大丰富了漆器表现力。”

清代晚期至民国,战乱频仍,国势衰颓,漆器制作业和其他工艺一样,进入衰落时期。但荆州地区“金漆盆盘”等漆工艺品,一直兴盛至清末和民国年间。髹漆木雕曾远销南洋群岛、美国、日本和印度。宣统元年“金漆盆盘”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1927年《东方杂志》第23卷第7号上刊载《沙市》一文中记载:“沙市多漆工,于川湘等省购来大宗盆桶等木器,加以油漆,平匀光洁,咸称佳品,故漆器为沙市特产一大宗也。”

确立“江湖地位”

平台效应引领大漆产业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认识大漆,传承大漆技艺,古老大漆髹饰技艺又焕发出新生命力。

2006年至今,全国有20项大漆髹饰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6位漆器艺人被认定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包括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及其传承人邹德香。邹德香成功恢复了许多专家都认为已失传的楚式漆器脱胎技艺,同时缩短了脱胎漆器制作周期,把楚式漆器发展推向了一个新台阶。

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院长许小兰在荆州城区城南一个破旧的作坊里遇到邹德香,他正在狭窄逼仄的破旧厂房里从事手工雕刻和彩绘工作。他工作时满脸尘土,工作台上竟然找不出搁放一杯茶水的地方。如今,上百平米的无尘工作车间里,各种漆料和工具一应俱全,邹德香笑称,这是“鸟枪换大炮”。

悠久的大漆髹饰传统,巧夺天工的髹饰技艺,历经千年,深藏在楚人的文化记忆当中。2012年设立的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如今已是楚式漆器生产性保护基地。有大大小小12个非遗场馆,其中漆艺主题场馆占了近一半,馆藏漆器展品700多件(套)。业内人士称,“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展品之珍贵,在全国不多见。”

5月26日,记者在传承院中国漆工艺馆看到,刻镂、斫木、擦漆、罩漆、螺钿、戗金、剔红等工艺,通过陈列的漆器一一展现。来自台湾、福建、山西等各地的漆器髹饰技艺展品都在这里展示,其中包括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145件(套)漆艺作品。名家作品馆内,一尊70厘米高的披着金色盔甲的武士十分显眼。据工作人员介绍,雕像由脱胎漆器、漆线泥、桃胶和金箔制成,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漆线雕《神武大元帅》的复刻版,原版于2017年赠与俄罗斯总统普京。

丰富的馆藏资源,让荆州逐渐掌握漆艺“话语权”。2017年10月,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挂牌成立,是文化和旅游部支持设立的唯一以漆艺为主题的工作站,也是湖北省唯一的部级传统工艺工作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12所高校为建站单位,以荆楚漆文化为源头,搭建国际漆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楚文化复兴与楚式漆艺振兴,引领全国大漆产业创新发展。

平台效应初显。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漆艺邀请赛、世界漆艺邀请展先后落地荆州,聚集全国各漆艺非遗项目主要代表及知名专家学者,吸引和聚集了全世界大漆学界、业界主要代表,在国际漆艺界影响深远。

2019年1月,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领导建议下,由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牵头,联合全国漆艺传承人,发起成立漆艺传承发展联盟,中国现代漆艺的开拓者乔十光亲自为联盟题字。《中国生漆》杂志主编张飞龙表示,漆艺传承发展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漆艺新时代的开始。

打造“中国漆器之都”

让荆楚漆艺走进寻常百姓家

荆州博物馆的展陈藏品中,漆木器最多、也最精美,一直是中外游客最欣赏的文化符号;荆州文保中心修复文物中,漆木器种类最多,漆器工艺制作和漆木器附体图案的文化研究成为荆州楚文化最厚重的IP符号。

作为漆文化重要发源地,打造“中国漆器之都”,荆州底气在哪?

看产业发展。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孵化出“漆器加工制作+文创产品研发+线上线下销售链”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许小兰介绍,依托十八匠文化公司,每年大漆髹饰古琴销售2000万元左右,文创类漆艺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余元。专做楚式漆器定制的唯楚木艺公司,每年接到的定制漆器产品订单近2000万元。占地131亩的以漆艺为主题的非遗工匠小镇也正在兴建中。

看创新动力。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创立“荆作·楚生活”品牌,打造楚式漆器生活类文创产品,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优质设计资源为依托,设计研发茶器、餐具、文房等多个产品系列。产品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满足各层次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看人才传承。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围绕漆艺开发研学项目,带学员到竹溪等地,体验割漆、导漆、上漆等工序,让他们更加了解漆艺文化,传承漆艺文化,践行“非遗传承+职业教育”模式,培养一批漆艺传承青年人才。

业内人士认为,打造“中国漆器之都”需要文旅、教育、人社等多部门形成合力,聚集资源,从大漆艺术资源、职业教育与培训、漆树原材料种植、城乡手工艺人传承等方面多管齐下。从大漆艺术价值链、产业链,进行系统规划,做大做强荆州漆艺产业。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全媒记者孟静 通讯员严朝龙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