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部分水产养殖品种病害发生原因分析

2021年开春以来,我省部分地区黄颡鱼、草鱼、鲫鱼等主要养殖鱼类陆续暴发疾病,死亡率高,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省农业发展中心组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通过多次现场调查、病样采集与实验室诊断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黄颡鱼病害

(一)诊断结论。

1.黄颡鱼“头穿孔”病、腹水病、腐皮病等细菌性疾病,小瓜虫、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病以及水霉病、肌肉溃疡症等真菌性疾病多发、高发、频发。

2.首次发现黄颡鱼一种新病毒病,此病已在全国多处发现。

(二) 发病主要原因。

1. 陈年老塘较多,未清塘晒塘消毒;2.放养密度高、投喂量过大;3.去冬今春持续低温以及温度变化剧烈,导致鱼体抵抗力下降;4.多病原混合感染;5.滥用药物导致死亡加剧。

(三) 防控措施。

1.放养前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原体;2.控制放养密度,适当套养滤食性鱼类;3.投喂优质饲料,切忌过度投喂;4.提前预防,定期添加多维、多糖、益生菌以及天然植物药物,增强鱼体抗病力;5.调控水质,保持水体透明度与溶解氧,避免鱼体应激;6.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开展苗种检疫、苗种免疫预防。

二、草鱼、鲫鱼等大宗鱼类病害

(一)诊断结论。

草鱼、鲫鱼等大宗鱼类的病症主要是红头、烂鳃、烂身、出血等。早春以车轮虫、斜管虫等纤毛类寄生虫感染为主,并发水霉感染;从3月底至今,主要为气单胞菌、柱状黄杆菌和相关病毒的混合感染。

(二) 发病主要原因。

1.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以及气温大幅波动,导致鱼体抗病力下降;2.越冬后鱼体质较差,免疫力低;3.发病池塘普遍水质恶化;4.多病原混合感染;5.滥用药物导致死亡加剧。

(三) 防控措施。

1. 规范春季拉网、转塘操作,防止鱼体受伤; 2. 投喂优质饲料,控制投喂量; 3.加强水质调控,提高鱼体抵抗力,避免出现应激。4.加强鱼病早期诊断,科学合理用药。

文章来源:湖北省渔业科技超市

技术支撑单位:中国水产科学院研究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李金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