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70后”农民创新突破 小龙虾闯出大市场 获农业农村部表彰

创新是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近日,国家农业农村部遴选出127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南京简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思洋榜上有名。这位“70后”农民用创新突破“天花板”,用小龙虾闯出大市场,在小池塘掀起大浪花。

01 返乡创业养龙虾,带动周边产业兴旺

当职员、做销售,开过驾校创过业,从浦口区永宁镇西葛社区出来的张思洋,有一股子闯劲儿。在南京城里一步步站稳了脚跟,成了长辈们眼里“有出息”的人。但2013年他突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老家养龙虾。

“我从新闻报道中看到政府对‘三农’非常重视,觉得这是一个机遇。”张思洋回乡的愿望早已有,苏南地区富饶的乡村给他带来很大的冲击,“原来农村可以这样美”。借此机会,他带着所有积蓄兴致勃勃回乡流转了300亩土地,成为村里第一个规模养龙虾的人。

结果第一年亏损了。“我用做公司急于求成的思维和模式来做农业,发现行不通。”张思洋随后开始沉下心学技术,细细琢磨每一道环节,创新性地把螃蟹养殖技术应用在小龙虾养殖上,终于在2014年年底迎来大丰收。每亩高达上万元的收益,吸引了乡亲们加入队伍。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涌现出大量的小龙虾养殖户,其中永宁周边4000亩,整个江浦地区12000亩,掀起了一股生态养殖小龙虾的热潮。

02 创新养殖方式,开拓小昆虫大市场

周边的水产养殖颇具规模以后,经济效益来了,却带来了环境污染。被扔掉的死鱼死虾会很快发出恶臭,冰鱼等蛋白质饵料残留会对虾塘造成污染。张思洋的养殖技术越来越熟练,创新的想法也越来越活跃。他把目光投向了黑水虻,这是一种高品质的昆虫代蛋白质饵料来源。

“我设置了一个箱式养殖环境做实验,把黑水虻做饵料,结果发现不仅能避免污染,龙虾的生长周期缩短了,肉质也更紧实了。”张思洋说道。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黑水虻产量高、成本低、饲养简单,做饵料能让每亩养殖成本会降低800到1000元。

更关键的是,小小的黑水虻还能撬动更大的市场。他介绍,黑水虻的幼虫以厨余、农产品下脚料等有机垃圾为食,副产品为经济价值极高的有机肥,市场潜力和环保价值都十分巨大。于是他耗资近200万元,建立了黑水虻培育基地,专注为周边养殖户提供高品质的蛋白质饵料,并回收处理有机废弃物。该项目自2019年投产至今,累计产值已近2000万元,同时多次获得农业创新类、环保类大奖。

03 延伸产业链,深加工生产线成“救命稻草”

张思洋还在突破养殖的“天花板”。尽管他的小龙虾凭借高品质不愁销路,“但农业有季节局限性,小龙虾大量上市以后价格都会下跌,再早上市也早不了多少,溢价空间有限。”

2019年,他投资150万元,引进了小龙虾全自动加工流水线,建设小龙虾深加工基地,打造自己的小龙虾品牌。没想到2020年投产以后,他的加工生产线竟然成为合作社的“救命稻草”。

5月份小龙虾大量上市,恰逢疫情的阴影还没散去,不少饭店还没恢复正常营业,导致小龙虾市场出现滞销。“按照以往就会造成大量亏损,不过去年我们把小龙虾进行深加工制作了12万斤的产品,存储起来再后续销售。既避免了损失,还能提高附加值。”

在创新引领带动下,他的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5人增加到32人。合作社不仅能给入股村民带来每亩最高约1500元的分红,还能带动农民家门口就业增收。近年来,他还不断加强和电商、物流平台的合作,同时开发了“简诺领鲜商城”系统,打造了自己的电商体系和流量池,开辟了一条一二三产相结合的新道路。

来源:人民网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大虾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