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召开的全省春运电视电话会议透露,今年我省春运将呈现“两降两增”特点——客运压力明显降低,疫情防控压力明显增加;客流大幅下降,自驾车、顺风车、定制客流增加。
会议透露,今年春运出行客流预计为3938万人次,约为2019年旅客发送量的六成。其中,道路客运2400万人次、铁路1230万人次、民航300万人次,水路8万人次。
春运大幕即将拉开。今年的春运1月28日开始,至3月8日结束,共计40天。我省将“减少人口流动、实施错峰出行”作为春运疫情防控的关键举措,倡导人民群众就地过年、减少不必要出行。
预计客流“一降一增”
据预测,今年春运我省人口流动规模将远低于常年,春运客流量将呈现“一降一增”特点,即春运客流将大幅下降,自驾车、顺风车、定制客流将略有增加。春节前,我省客流呈现“短途为主、省内为主、大城市向县市流动为主”的特点,且相对分散,不会出现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叠加情况,但节后返程返岗客流仍较为集中。
来自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的信息称,由于各地疫情管控,该局节前客票预售只相当于同期的3成。今年春运,该局预计发送旅客1420万人,日均35.5万人,相当2019年春运客流的60%。主要特点是节前以到达为主,节后以出发为主,总体不确定性较大。
湖北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则预测,武汉天河机场春运期间预计日均起降航班594架次,日均客流量7.4万人次,总起降2.38万架次,旅客量297万人次。旅客量将明显低于2019年春运,航空运力相对充裕。
相关方面预计,春运期间武汉地区铁路、公路、航空预计发送旅客1000万人次,与2019年春运相比可能下降超过三成。鉴于节前高校提前放假,学生提前分流,其他人员减少返乡或错峰返乡,预计武汉春运客流相对平缓。节后,考虑到学生流与务工流、探亲流叠加,客流高峰可能相对突出。市民出行方式结构性变化加快,自驾出行旅客将持续增加,高峰期高速和进出城道路压力较大。
精准梯次安排运能
根据春运客流预测及人行出行方式变化,铁路、民航部门将适时精准调配运能,交通部门将强化交通服务,让春运安全有序。
据介绍,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节前日均安排始发客车456对,席位能力57.4万张,同比增加5.6万张。节后日均安排始发客车460对,席位能力61.6万张,同比增加6.7万张。铁路部门称,将根据客流情况,梯次做好运能安排,分步启动基本、应急方案,加大客流集中时段和线路运力投放,合理把握临客启动、停开时机,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同时,灵活调整售票策略。自1月29日起,铁路预售期调整为15天,在开车前8天及以上退票免收退票费。目前,武汉局118个车站全部实现电子客票,旅客可持有效身份证明,实现无接触检票验票,一证通行。正在改造的赤壁、襄阳、咸宁等站将在春运前投用。
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透露,按照高峰小时40架次给予武汉天河机场安排航班计划,对支线机场放开限制。
针对自驾车辆增多,我省将抓好高速疏堵保畅,制定重要站口、重要路段的疏导和分流管控方案,引导公众合理选择行驶路线,高效疏散和引导车流快速通行,杜绝出现10公里以上拥堵路段。春运期间,我省道路原则上不得安排大中修施工,确保通行顺畅。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朱汉桥表示,春运期间将优化运输方式衔接,加强与铁路、民航的对接,实现道路客运班线、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与铁路临客列车、民航加班航班的高效联程联运,畅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减少旅客滞留。
疫情防控列为优先工作
今年春运,疫情防控将被列为优先工作。
2020年12月以来,国内多个省份相继发生聚集性疫情甚至社区传播,中高风险地区增至90个,且波及到农村地区。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建议,倡导留在当地过年,非必要不流动,确需流动时错峰出行,严格控制疫情发生地人员进出。
作为强化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我省除了交通工具增加消毒、通风、卫生清洁频次外,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一线客运服务人员每周开展核酸检测,特殊岗位要做到一次任务一检或每周两检。
同时,严格控制列车超员率。每列旅客列车均预留隔离席位,发现发热旅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到站后交车站和地方防控部门处理。民航方面,为国际入境旅客配发N95口罩和手套,对国际航班入境通道实行全封闭硬隔离管理,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汉返汉旅客,在机下安排专车通过专用通道直接转运。
落实“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实现“应认尽认、一码通行”。针对老年人在出行中运用智能手机困难等问题,武汉铁路部门表示,继续提供人工服务,所有客运车站均安排人工窗口售票,所有窗口都支持现金购票,保证老年人及脱网人群购票服务。省交通运输厅要求,交通站场均要有人工通道、人工服务,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码”代办代查等服务。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张雯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