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涨涨涨!意味着什么?

猪肉价格,涨涨涨!

元旦和春节期间都是猪肉消费的旺季,现在每天销售量比上月增加20%,价格也在经历了两个多月下跌后开始上涨。北京某超市工作人员表示,猪肉价格连续7周上涨,累计上升20%左右。

据介绍,去年12月份至今,全国猪肉价格呈现震荡上涨走势,2021年第一周全国猪肉价格每公斤52.99元,环比和同比都是上涨。

这主要是南方市场腌腊灌肠全面启动,加上元旦节日提振,消费终端整体需求有较大提升。另外,去年12月份市场对进口冻品监管较严,市场流通少,部分冻品需求转向国内鲜品,进一步促进肉价上涨。

猪肉价格上涨的同时,生猪价格也有明显的涨幅。山东省某农牧公司销售负责人表示,元旦到春节之前,是生猪出栏高峰期,每天出栏头数在1000头左右。生猪价格是一公斤36元,2020年11月底是一公斤30元。

生猪养殖企业业绩大幅增长

猪肉价格上涨,相关养殖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如何?

猪价上涨让相关的生猪养殖企业受益不少。正邦科技近期发布公告称,2020年12月销售生猪134.21万头,环比增长27.18%,同比增长117.06%;销售收入38.83亿元,环比增长1.40%。同比增长109.44%。

牧原股份2020年12月份,销售生猪264.1万头,环比增长27.2%。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生猪13.7万头。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达到了30.15元/公斤,环比上涨了14.55%。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牧原股份销售商品猪1025.33万头,在实现利润大幅增长后,牧原股份确立了2020年更为迅猛的扩张计划。

2018年8月3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通报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2019年非洲猪瘟在全国许多地方爆发。国务院、农业农村部频发文件,部署各项措施,猪瘟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9年,猪价飞涨。各地老百姓纷纷高呼“吃不起”。高猪价直接影响到了民计民生,甚至惊动了国务院,出台抑制猪价的政策。政策的其中之一就是: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

为保证生猪价格稳定及行业健康发展,国家频发相关政策,2020年与生猪有关的政策大约有10个。2020年开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抓好三农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确保商品猪产能于2020年恢复至相对正常水平的目标。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虽然在各方的预料之中,但上涨势头之猛还是让一些养殖企业的负责人感到意外,尽管他们加大了复产力度,但受疫情等方面的多重影响,生猪的供应还存在一定缺口。

据悉,2021年牧原、温氏、正邦生猪出栏计划排在前三甲,分别为5000、3000和2500万头。而傲农生物的2021年生猪出栏计划增幅最高,达到220%,是2021年出栏计划的3.2倍。此外,牧原、天邦、温氏、大北农等增幅也超过150%,10家企业中有8家出栏计划超过100%。

养猪“有利可图”,吸引着众多房企涌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今天房地产转行做养猪的,全国超过1000家。”身兼“房地产”和“养猪”双重角色的企业虽然超过千家,但真正以“养猪为主业”的并不多,整体尚未形成大趋势。生猪养殖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投入产出周期长,养殖技术标准高。房地产企业能否成功跨界还要看真本事。

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的重要课题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春节临近,需求提升,预计猪价仍有上涨可能,春节后消费减少,猪价可能回落。

2021年,从供给端看,猪肉供应量继续增加。一方面,生猪出栏量和屠宰量预计双增;另一方面,冻肉供应量相对有限。从需求端看,猪肉消费量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元旦、春节临近,尤其是川渝、两湖地区开始制作腌腊猪肉,对猪肉的采购需求明显增加。综上分析,预计在2021年将不会出现大幅度猪肉涨价的情况。

肉价便宜了,对于消费者自然是好消息。但是对于生猪养殖行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来说,怎样应对猪周期向下,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还是那句话,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除了想吃到便宜肉,还想吃到质量好的肉、放心肉。

对于生猪养殖的龙头企业来说,除了要千方百计控制成本、扩大规模、多养猪之外,还要养好猪、生产出放心肉。这是不是意味着要做到产品的差异化甚至品牌的差异化?是不是意味着要向下游屠宰、流通环节延伸,拓展商超、卖场、电商等渠道,进而直接对接C端消费呢?如果这些能够实现,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的盈利稳定性是不是能够得到提升?资本市场的估值是不是也可能面临重估?这些都需要相关的企业和投资者仔细思量。

来源:农业网Agronet

责任编辑: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