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下午,来自潜江、监利、蕲春等15个县市养殖合作社与省水科所等3家科研机构在省农业发展中心签署协议,全面开展“稻-虾-憨”模式和“七钱虾”生产技术研究攻关推广。省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郑国蓉表示,力争让农户每亩增收800元左右。
湖北省是小龙虾养殖第一大省,全国约半数的小龙虾产自我省。今年尽管小龙虾丰收,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许多养殖户陷入“小虾多、卖价低、收益少”困境。省农业发展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今年养殖5钱以上大虾的虾农全部赚了钱。“要下决心变‘大养虾’为‘养大虾’。”省农业发展中心主任黄国雄说。
中华沙塘鳢(又称“土憨巴”)是一种长江野生鱼类,我省已成功实现人工驯化。去年以来,武汉市农科院水生所在新洲区多地试验了“稻-虾-憨”模式,这种模式是先种水稻,然后养小龙虾,小龙虾收获以后再投放“土憨巴”苗,它吃较小的小龙虾幼苗,保证长出来的小龙虾都是大虾,一田三收,大大增加农民收入。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负责人李波称,保守地讲,这一种养植模式每亩年产优质水稻1000斤、大规格小龙虾100斤、“土憨巴”30斤,新增纯收入800元左右。
签约仪式上,省农业农村厅相关人员介绍,今年湖北省将不再扩大小龙虾养殖规模,通过实施“七钱虾”工程,大力开展养殖技术攻关,引导农民减小养殖密度,科学投喂,多养七钱以上的大虾。稻田养虾每亩年产小龙虾140斤,体重7钱以上占比力争达到60%;池塘养虾每亩年产小龙虾200斤,体重7钱以上占比力争达到60%。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记者刘胜、通讯员尹恒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