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油菜抗灾秋播技术指导意见
省油菜生产专家技术指导组
今年油菜秋播季节天气降水偏多,9月23日以来,我省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3倍,气温偏低1~3℃。未来10天,我省降水量仍将较常年同期偏多,气温偏低。针对降水和低温导致水稻收获偏迟,油菜播期推迟、渍害偏重发生等情况,研究提出当前油菜抗灾秋播技术指导意见。
一、推广免耕飞播,加快播种进程
针对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偏多、油菜宜播期短、播期推迟等实际情况,建议采用无人机飞播加快播种进程,抢墒适期播种。水稻采用高留桩机械抢收(留茬高度40~50cm,秸秆粉碎均匀还田)前后,依靠社会化服务组织,以村组为单位,采用无人机飞播油菜,亩用种量300~400克(推荐种子包衣处理),飞行高度为3 m左右。播种完成后,用机械或人工撒施肥料,选用油菜专用缓释肥(N-P2O5-K2O为25-7-8,并含Ca、Mg、S、B等中微量元素)或其他相近配方油菜专用肥,亩施用40公斤左右。随即用圆盘开沟机开沟做厢,沟土分抛厢面,厢宽2m左右,厢沟深25~30cm,保持排水通畅。
二、强化抗渍防病,力争高产稳产
今年雨水对稻田油菜造成较为严重的渍害,需要进一步提高油菜灾害防控能力。一是因地制宜选择具有耐密、高产、抗倒、耐渍等性状的适宜于机械化生产的主导油菜品种。二是开好“三沟”。做好厢沟、腰沟、围沟“三沟”配套,及时排涝防渍,低洼田、冷浸田还要缩小厢宽、增加排水沟渠深度,减轻渍害。三是及时防治草害。田间渍害和低温会导致油菜长势偏弱,草害加重,播种后即进行封闭除草或在油菜苗期进行选择性化学除草。四是加强苗期病虫害防治。对未包衣或拌种的种子,应在出苗后及时喷洒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2%恶甲水剂300倍液+溴氰菊酯防治油菜猝倒病和菜青虫;在根肿病油菜产区,采取选用抗根肿病品种、推迟播(栽)期和土壤改良等方法,减轻病害发生。
三、增加种植密度,合理高效调控促生长
根据天气情况,今年我省大面积油菜播种期可能推迟到10月中旬,渍害加重,可能对油菜秋播油菜长势造成不利,需要通过群体密度、优化施肥和化学调控实现补偿。一是提高种植密度,机械联合直播的播种量从200克提高到250~300克,无人机飞播或人工撒播的播种量不少于300~400克。二是推荐选用油菜专用缓释肥,一般稻田油菜每亩基施专用缓释肥40~50公斤,旱地油菜和三熟制油菜每亩基施35~40公斤,根据苗期长势在冬前可追施5公斤尿素。三是优化传统施肥,一般田块每亩施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钾3~5公斤、硼砂0.75公斤。其中,氮、钾肥总量的70%和全部磷肥、硼肥用作基肥,15%~20%氮肥用于冬前提苗,10%~20%的氮肥和40%的钾肥作薹肥。四是加强化学调控。可结合病虫草害防治,叶面喷施碧护、碧益、新美洲星等调控剂或生物肥,促进油菜生长,确保安全越冬。
四、加快种肥药机融合,推进绿色高产高效生产
积极推广油菜联合播种机、油菜开沟机、农用无人机、联合或分段收获机等装备,推进油菜全程机械化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提高油菜生产效益。大力推广土壤适墒管理、增加种植密度、种子包衣,缓控释全营养一次施肥、种肥同播、无人机播种及飞防等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水稻收获机配套秸秆粉碎装备,实现水稻秸秆就地还田,实现种肥药机一体化作业,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针对排水较好的中稻田和旱地,可采用油菜精量直播机等油菜联合播种机,积极推进种肥同播,实现油菜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对水稻收获较晚的油菜产区,可采用无人机播种或人工撒播方式,施肥后机械开沟,用沟土盖籽盖肥盖草,实现适期播种和出苗。
五、拓展用途,提高综合效益
积极示范推广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技术,实现“一菜多用、一种多收”,提高种植效益。一是大力发展观花油菜。在城郊及旅游资源丰富地区,通过种植不同花色品种、设计景观图案、延长花期等方式,发展观光旅游、养蜂产业。二是发展绿肥油菜。种植营养生长旺、茎叶产量较高的品种,在前茬播种(移栽)前10~15天粉碎翻压还田。三是推广“菜油兼用”技术。选用早发、再生能力强的高产早熟品种,早播早栽,薹高30~40厘米时,摘取主茎顶端15厘米左右菜薹作蔬菜,利用分枝生长收获油菜籽。四是推广饲料油菜生产技术。宜选用硫苷含量低、青饲产量高的“双低”饲料油菜品种。根据饲喂方式和加工要求,在蕾薹期至角果形成初期进行机械采收。
图文来源:湖北省油菜办公室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