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石海变绿洲 湖北黄石走上绿色小康之路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老采矿设备,成为了公园的一景

输送机、井架、绞车……走进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道路两旁,这些原本忙碌的挖矿设备静静地躺在草皮上,锈斑融入青绿,古今交相辉映。

提起黄石的发展历程,今年70岁的大冶铁矿退休职工巫东明有说不完的话,“你们看的这些绿树和鲜花,以前都是寸草不生的矿山硬岩废石堆放场,乱的很。” 巫东明与黄石同岁,他见证了这座城市从“唯矿恋矿”到“生态立市”的转型历程。

“这里之前开矿放炮的时候,我们一星期至少要经历一次五级地震。”回忆黄石还在以采矿发展为主的年代,家住公园附近的巫东明印象深刻,“一开矿,别人就赶我们离开,等炮停了才能回来。”

虽然脏乱差,但是黄石的发展也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不少的回报。黄石因矿石而闻名,早在3000多年前,黄石人便开始了铜的开采与冶炼。洋务运动时期,大冶铁矿开办,黄石拉开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的序幕。随后,大冶钢铁厂、华新水泥等大型重工业企业相继成立,让黄石成为一座新兴的矿冶工业城市。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在这里布局了一批冶金、机械制造、建材企业。作为传统工业基地,黄石的重工业鼎盛时期占比达到90%。

钱袋子鼓了,黄石人的日子却没有美起来,“整个城市都是冒着黑烟的高耸烟囱,很少看到有人穿白衬衣,家里的桌子刚抹过转眼又是一层灰。” 巫东明说,不仅环境变差了,由于矿山越挖越深,采矿成本越来越高,黄石的优势渐渐消失。

黄石今后怎么办?如何打破“资源诅咒”?一大堆问题摆在黄石人的面前。

为摆脱对矿产资源的深度依赖,黄石坚持生态优先,开始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大冶铁矿停止露天开采,于2005年建成了占地15平方公里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并修复了一个东西长2.4公里、南北跨度1公里、最大垂直高度达444米的采矿“天坑”。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亚洲第一天坑”

发展缓慢了,路子转变了,巫东明和不少黄石人心里还有些反对:花那么多钱种树种草,吃又吃不了,还不如把钱发给我们得了。阵痛期的黄石还是没有停下来,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绿色小康的道路上走着。

2013年9月,黄石确立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先后否决了硅灰石、炼焦等100余个项目,每年投入近百亿元资金,修复治理辖区内327个开山塘口、5万多公顷石漠化荒地。

不仅如此,黄石还出台一系列政策,引进和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智能模具等产业。

黄石天玑(湖北)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组装液晶面板

“我们从2017年到黄石,一年多的时间就将工厂建了起来。”黄石天玑(湖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学俊说,黄石“先建后验”、“一张清单”等一系列政策,给他们办企业省了至少半年时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黄石环境好了,政策优了,也吸引了上达电子、欣兴电子、定颖电子等一大批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截止目前,黄石年产柔性电路板达2000万平方米,有30多家上下游PCB(印刷电路板)企业,成为继深圳、昆山之后全国第三大PCB产业聚集区。

现如今,巫东明有空就会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走走,“以前大家都想离开,现在我们都愿意留在这里养老。”巫东明说。

图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频道吴君 王郭骥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