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鹤峰:易迁安置点的美好新生活

图为湄坪村安置点的新楼房

初秋时节,走进湖北鹤峰县湄坪村易迁安置点,安置房白墙黛瓦,水泥路纵横交错。道路两旁路灯耸立,房前院后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文化广场上,老人悠闲散步,小孩尽情嬉闹,好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新画卷。

图为湄坪村安置点

搬迁入住新家园

湄坪村地处鹤峰县五里乡西南部,距离五里集镇45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243户86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84户684人,其中易迁户有66户236人。

王双全是贫困户之一。8月13日,笔者来到王双全家中时,他正在打扫卫生,125平方米的房屋干净敞亮,房间里沙发、液晶电视机、冰箱、饮水机、热水器、全自动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

“搬到这里,学生上学几分钟就到,就医、购物、锻炼都很方便,家里的生活大变样了。”王双全高兴之情溢于言表。2017年10月,沐浴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春风,王双全一家5口从湄坪村七组沙窝圬搬迁到湄坪村易迁安置点。

“以前买个生活用品,上坡下岭全靠肩挑背驼。”易迁前,王双全家住湄坪村七组沙窝圬,那里山路蜿蜒、交通不便。回想曾经出门看天气、运输靠人背的艰苦日子,王双全感慨万千。

和王双全一样,2017年12月,三级肢体残疾人向保山从五里乡红鱼村搬到湄坪村易迁安置点。来到新家园后,向保山每年享受低保金,还被聘用为村里的保洁员,并办起快递代办点,收入稳定。“在这里居住方便又舒适,更重要的是收入不愁,只要自己勤劳,致富不是问题。”向保山这样形容他家的新生活。

为打造舒适、安全、温馨的居住环境,湄坪村将安置点进出村道、小区内道路全部进行硬化,绿化、亮化、电、水、网络全部配备到位。文化广场、图书室等为住户学习、娱乐提供了条件。“我们搬进好房子,迁来了好日子。”向保山说。

湄坪村扶贫车间里,操作工在分拣箬叶

扶贫车间好就业

8月14日,在湄坪村箬叶加工“扶贫车间”内,30多名农村妇女围坐在一起,分拣箬叶、搬运、过称……一派繁忙景象。

“在家门口打工,风不吹雨不淋,每月有近2000元收入,还能照顾家人、兼顾农活。”今年61岁的易迁户尹金莲忙着分拣箬叶,偶尔的打趣声,让车间内充满活力。

住户张彩娥说,以前家里条件差,主要收入就靠老公采摘箬叶,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搬到安置点,居住条件大改善,自己也成了“上班族”,生活更加殷实。

湄坪安置点位于二高山地区,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以茶叶、箬叶及外出务工所得为主。为保障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湄坪村按照“改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以增收为核心”的原则,利用易迁配套资金,修建了以箬叶分拣加工为主的“扶贫车间”,主要用于收购、分拣、加工箬叶。通过解决就业岗位,有效拓宽了易迁户的收入渠道。

“湄坪村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950米,2万余亩箬叶资源是湄坪村的主要产业之一。”湄坪村党支部书记李长清介绍,扶贫车间每年收购鲜叶近1000吨,带动12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

近年来,五里乡坚持以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脱贫为目标,立足乡村实际和产业基础,引进新型产业与企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后续产业,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增收渠道,确保易地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湄坪安置点,居民正在学习土家围鼓

文明实践拂新风

“打围鼓时表情要有表现力,还要敲出抑扬顿挫的锣鼓点子,激情高昂时就用力,舒缓轻松时尽量不用力。”8月16日晚上,湄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50多岁的覃道志一边讲解,一边为10多名志愿者示范。灵动多变的鼓点、巧妙穿插的夹钹、抑扬顿挫的土锣、点缀呼应的勾锣……锣鼓声打破村庄的宁静。

为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增强精神力量,湄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10多名志愿者成立了围鼓队。“围鼓训练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得土家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覃道志说。

文化广场上,有人跳广场舞,有人打篮球,还有人下象棋……易迁户许玲介绍,村里经常开展文化活动,这次成立围鼓队,自己第一个报名参加,既锻炼身体,还能与邻里聊聊天,拉近邻里关系。

“现如今,村民之间扯皮拉筋的没有了,安居乐业成了主调。”李长清介绍,湄坪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经常性开展各类志愿活动、文化活动,搬迁村民从思想和生活上“双脱贫”,过上了文明新生活。


图文来源:新华网 周龙霞 周金平

责任编辑:许蓓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周龙霞 周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