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怎么用药都治不好?您看看这八个原因!

垄上水产纵四海,服务八方暖人心!

每年的7-9月份,是池塘管理和用药的高峰期,很多养殖朋友都会遇到鱼虾蟹水发病和死亡的情况;有时候通过自行诊断或者寻问他人,用点药可能就好了;但很多时候,连续用了几天药,却没有效果?究竟是运气问题?还是产品问题?很多养殖户朋友养了很多年的鱼仍然搞不清楚。

1、病因或者主因诊断不准

对于导致鱼类死亡的病因诊断不准,或者存在并发症的情况下,对于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因诊断错误,常见的有把应激性出血当细菌性出血治疗的,把草鱼病毒性出血与细菌性败血症混淆的。反复消杀,最后却越死越多。

2、药物的质量不稳定

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要保证治疗的效果,质量可靠的药物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行业里面,由于渔药和水产动保行业的不集中,加上非药品一直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国标药物(如聚维酮碘,五倍子末等)都无法保证质量。更不消说诸如过硫酸氢钾等企标的产品了。

3、药物对于病原已经不敏感

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基层诊断设备的匮乏,无法做到精准给药。治疗的过程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治疗性药物预防使用,低剂量使用,长期使用一种治疗药物,有的甚至是违规在水体中泼洒抗生素,造成抗生素和国标驱杀虫药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逐渐下降。导致药物用量小了,没有效果,用量增大又怕导致鱼类中毒。在基层鱼病的治疗的过程中,因寄生虫药物的剂量已经不好控制,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之间的浓度范围不断缩小,造成药害事故屡屡发生。

4、用药未按疗程

在基层鱼病诊断过程中,有些养殖户出于自身以往的经验或者成本考虑,经常将渔医给的处理方案中,舍弃一部分自己认为“次要”的药物,或者私自缩短治疗的周期,在疾病一旦出现好转的迹象时就贸然停药,结果导致治疗不彻底而复发。在使用抗菌素治疗细菌性疾病的时候,治疗周期一般需要5-7天才能够判断。而对于诺卡氏菌,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疾病,治疗周期需要到10天以上。一般的养殖户很难做到,疗程不足,往往容易复发。

5、病程已经进入晚期

在黄颡鱼,加州鲈,生鱼等鱼类的高密度养殖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预防不重视,处理不及时,等鱼病入膏肓了,出现严重问题时才拿病鱼上门求处理方案。常常可见体表深度溃疡,肝脏已经呈豆腐渣样严重病变。

 

就拿人医来举例,如果一个人因为比较大体外伤,在外敷,打点滴等多管齐下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痊愈,更何况是鱼?给药方式,配合程度?水环境对药物的影响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效果。此外水生动物疾病的治疗还要考虑治疗的经济成本。

6、药饵的制作方式不正确

在使用内服药的时候,有些养殖观念落后的地区,为了省事,直接将药物的粉末与饲料进行简单混合再投喂,造成药物在水体中完全溶失,难以起到治疗的效果。

7、用药的剂量过小

不管是消毒剂,杀虫剂还是抗菌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水体环境中或者体内血液中有足够的药物浓度,才能达到杀灭或者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效果。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养殖户对于鱼的存塘量估计不准,计算错误导致抗菌素等内服药的给药剂量过低,非但起不到治疗的效果,还会诱发动物体内对病原微生物的耐药,导致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8、忽视环境对药物效果的影响

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很多人在用药的时候忽视了水环境对外用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杀虫剂,消毒剂,以及微生物制剂等。在使用杀虫剂和消毒剂的时候,忽视了水体中的肥瘦程度,水体中的有机质对药物的消耗。造成药物的剂量不合理,在水质清瘦的池塘按最高剂量使用,结果造成鱼类的中毒反应,在较肥的水体中按低剂量使用,结果导致药物使用效果不佳,这些都是外用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上面2张塘发生相同的鱼病,外用消毒药的剂量一样吗?

总结:

在水生动物疾病的防治过程中,虽然“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当中,很多养殖户还是习惯于出了问题,甚至是疾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再找渔医诊断,寻求处理办法。

受制于水生动物的特殊习性,给药方式,疾病的进程,疾病的诊断条件,养殖户的信任程度等诸多因素。有些方案用下去效果不明显,甚至是无效。这个时候需要重新梳理诊断和用药的思路,找到用药失败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来源:冻品攻略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大虾仁



(扫上图二维码加“蟹妹”,回复"小龙虾"、"螃蟹"、"黑斑蛙"、"鱼"、"商户"、"鲈鱼"、"黄鳝"、"泥鳅"、"甲鱼"、"鳜鱼"、"黄颡鱼"、“螺丝”关键词进入相应水产交流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