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中心专家:抗疫中形成的公共卫生习惯应成规范

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全市集中核酸检测结果在朋友圈刷屏。随着武汉天气升温,很多市民关心“究竟什么时候能摘口罩?”为此,记者采访了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杨小兵、刘小丽,专家认为,在户外、公园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时无需戴口罩,但抗疫中形成的各种公共卫生习惯,应该成为今后的行为规范。

林先生是光谷一家通讯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式复工已经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在写字楼里办公时,他和同事们只有在用餐时间会摘下口罩,且用餐都是在各自有隔挡的工位上,不会交谈,非常安全,“饭后我习惯独自去外面散步,这时可能会摘口罩”。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杨小兵介绍,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发布《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对于新冠疫情低风险区公众佩戴口罩情况进行了建议。目前,武汉市属于低风险区,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居家和在户外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时,可以不戴口罩。而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剧场、影剧院、地下或相对封闭购物场所、网吧及厢式电梯等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均建议戴口罩。

该中心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毒所副主任医师刘小丽建议,因就餐等原因临时摘下口罩,建议放入独立密封的包装袋或干燥清洁的纸盒中,如果条件不具备,建议在口罩里侧铺张干净的纸巾,对折扎紧,再用纸巾包好,之后扔去纸巾,就能重复使用口罩,方便又卫生。

她提醒,除了高或较高暴露风险人员,健康人群佩戴的口罩如没有明显脏污、变形,可限次使用,累计使用时间不超过8小时。重复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摘口罩前要清洗双手,通过耳边挂绳摘下口罩,不要用手碰到口罩的内外层,保持干净。

“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正在悄然成为良好社会风尚。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要推广开来、坚持下去。”杨小兵介绍,戴口罩可减少流感、水痘、流腮等传染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的可能,降低感染风险。此外,还可阻挡花粉的吸入,可让少数有过敏体质的人避免花粉过敏,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灰尘,部分减少雾霾的危害。

“佩戴口罩等习惯需要长期坚持推广。”刘小丽介绍,对于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疾病,预防的有效措施正是戴口罩。雾霾天的空气里有大量颗粒物,在没有防范的情况下,颗粒物会随着呼吸道进入,从而影响肺部健康,因此,雾霾天也应该佩戴口罩。她认为,此次抗疫中形成的公共卫生常识、生活和社交习惯,可上升为普适性的行为规范,凝聚成现代社会的治理智慧,并真正成为公民普遍遵从的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

来源:长江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