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预报,今明两天受高空偏北气流控制,全省大部地区以多云到晴天气为主,最高气温继续上升,大部地区高温32-34℃,其中鄂西北地区高温将达到35℃以上,局部37℃附近,就在昨天(5月1日)鄂西北的十堰市午后最高气温已达35℃,最小相对湿度仅17%,风速每秒达3米,已构成小麦“干热风”。
“干热风”通常指小麦灌浆期,午后气温高于32℃,田间相对湿度低于30%,风速每秒大于或等于3米;若气温高于35℃,田间相对湿度低于25%,风速每秒大于或等于3米时,称为重型干热风。其危害机理是使植株体蒸腾强度增大,体内含水量降低,水分代谢失去平衡;光合速率减弱,致粒重较明显下降。有人称干热风是北方的“专利”,其实不然。像荆州市2011年5月18-20日连续3天午后气温在36℃以上,相对湿度仅19-31%、风速每秒均大于3米,达到了小麦重度“干热风”,造成部分小麦、甜瓜高温逼熟,产量下降,蔬菜叶片日光灼伤。
湖北迄今仍处于灌浆中的小麦(王小清)
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指出,基于2019/2020年暖冬,全国平均气温偏高1.09℃,江苏、安徽、上海等6省(市)偏高2℃以上,经历了历史上最暖的冬季;江西为历史同期次高;河南、湖北等5省为第三高。这样致使冬小麦的生育进程异常提前。像荆州市大部小麦已进入乳熟到黄熟,但部分因播种时干旱推迟或者采用半冬性小麦品种的仍处于灌浆,若受“干热风”的危害其损失会最重。
对于“干热风”的防治,若采取过常规“一喷三防”的麦田危害会较轻,现在,还可喷磷酸二氢钾、或硼、锌肥、食醋、醋酸溶液等,以增强抗御“干热风”的能力。(来源: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刘凯文 邓艳君 杨青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