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清三沟,从种喊到收”

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江汉平原等地,相当一部分小麦已过早抽穗,较常年提前20余天。

农业气象专家指出,这是秋冬初春连暖所致。通常小麦抽穗到开花日平均气温以18-20℃为宜,低于10℃推迟开花,降低结实率。而对于上述农业湿地来讲,在中国农科院主持编著出版的《中国小麦栽培理论与实践》一书、11章长江中游湿地小麦中指出,湿害是湿地小麦生长不良导致减产的魁首,而湖北农科院与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研究都表明,孕穗到抽穗期是小麦湿害的“临界期”,多雨、寡照、地下水位埋深浅,共同影响其光合作用及其根系发育、活力,障碍干物质积累并诱发锈病、赤霉病等,可导致严重减产。前段一部分小麦过早孕穗,就遭遇了一定冷害。加之冬季中、后期以来降水偏多,渍湿害严重,小麦条锈病也相机早发且会重发。这无疑使减产风险增大。

然而,世界气候变暖,固然弊端多多,但使春寒料峭减逊,3月以来即使一些地方阴雨较多,但气温明显偏高,对提前孕穗到部分抽穗的小麦,遭遇冷害的风险缓释,而且根据气象预报建议,不少农户借助于好天清理“三沟”,初见成效。可又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10-20天江淮、江汉等地气温较常年偏高,但降水偏多部分地区明显偏多,不采取对策,即使可免于冷害,再度遭遇湿渍甚至涝害,那就会不堪重负了!

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专家建议,在其逆境中,要瞄准导致小麦减产“湿害”这个祸源,因天(地)制宜,趋利避害地有效对策。要尽速利用晴或尔后降雨所有间歇,彻底清理“三沟”,使田土干爽通透性增强,利根系深扎多发,吸收肥水顺当;田间湿环境的改善,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会随之减轻;植株抗逆性的增强,较干土壤接收太阳辐射增温与向下传导热量加快,使气温、地温基数升高,光合效率提高,一旦冷空气侵入即使降温强烈,危害也会降低;若结合清理“三沟”将赘土培置于植株茎基,又可防倒伏;加之在清沟排渍同时做好蓄水保水,便可及早为整田、播种、育秧、移栽早稻等提供用水。必将会带来小麦“田间清三沟,从种喊到收”的丰收果实!(周立新、杨青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