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万物生长,记者日前驱车穿越道道山岭,来到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六郎村十组的“迎春农场”,更觉春意盎然。
从远处眺望,只见100多亩人工打造的苗木,分布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3个山头,几栋红瓦白墙房屋点缀其间。
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一个植物大观园。站在步道观赏,石旮旯间竞相开放的樱花、桃花分外惹眼,中药材丹皮的芽苞渐渐凸起,葡萄下套种的贝母也破土生出了嫩芽。
农场的主人、71岁的农民谭文春说,里面的品种,既有本土生长,也有外来的。银杏、桂花、水杉、剑麻、金银花……他细数着这些倾注了自己30多年心血的宝贝。
从20世纪90年代起,只上过小学六年级的谭文春就扎根荒山开发。靠着双手勤劳、头脑灵活,如今他早已是远近闻名的“土专家”。通过承接园林绿化,更是带动了周边不少村民一起致富。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定居广州的孩子们没回来过春节。身体硬朗的老人闲不住,大年初一就扛起锄头、带上剪刀,在山间开始了春季管护。
“移栽、除草、修枝、嫁接、扦插、病虫害防治,一天有干不完的事儿。”穿着质朴的谭文春笑呵呵地说。近段时间,随着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农场就近请的工人也多了起来。
“时代总在变化,要跟上形势!”自夸心态好的谭文春认为,这次突发的疫情,虽然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但大家都努力在不利的环境中寻找有利的因素。
他举例说,这几天自己正在打造“桂花灯笼”,即把多根生长的桂花树编织成灯笼形状后再栽种,这样比起单纯卖苗木,价钱有望翻倍。而以前,他还试过把雌雄双株银杏缠绕,培育成“夫妻树”。
很多乡邻都知道谭文春爱琢磨的脾气。这些年除了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谭文春还先后开办合作社、园林景观公司、农家乐。据他介绍,去年自己的“花果山”农家乐营业时,平日每天接待20多位游客。除了赏花采果、吃原生态菜肴、住土家民居,为了创造更好的体验,他还配套完善了凉亭、水帘洞、鱼池等设施。
“我觉得疫情过后,生态观光农业还会迎来大发展。”谭文春说,屋里摆放的各种证书荣誉只属于过去,未来还会努力把这番事业干下去。记者看到,在他家大门上,还贴着一副手写对联,上联是“览门前山清水秀四季如春”,下联是“赏屋后花果岭上鸟语花香”,横批“迎春接福”。
来源:新华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