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霉病”高发又难治,掌握春季管理重心,多措并举避免损失

懂农业 爱农村 爱农民

春茬番茄大多已经在2月上旬完成了定植,番茄苗定植期间低温寡照的天气较多,番茄苗移栽后光照条件较弱,再加上外界环境温度较低不利于番茄苗生长,那么这茬番茄苗的长势就比较弱。一旦苗子弱了,对各种病害的抵抗能力也就差了。白天棚室外界环境温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夜间温度还是比较低的,棚室内部昼暖夜凉温差较大,棚室内部湿度也会随之增加。近期,番茄叶霉病强势来袭,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叶霉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流行成灾。因此,当前我们务必要结合田间管理做好农业防治工作,尽量让番茄免受叶霉病的危害。

本文将通过以下5点进行详细讲解,希望菜农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加以重视:

一、叶霉病的危害到底有多严重

二、番茄发生叶霉病时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三、叶霉病的发生和哪些因素有关

四、为何菜农认为叶霉病防治难度大

五、番茄叶霉病的科学防治措施

一、叶霉病的危害到底有多严重

叶霉病是一种只要发生在大棚番茄栽培上的病害,番茄的整个生长期内都会发病。从番茄叶片受害时的症状表现来看,也有人将叶霉病称作为“黑毛病”。叶霉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发病速度快,一旦棚室内部有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只需要短短几天时间就会流行成灾,让菜农措手不及。根据田间的实际发病情况来看,番茄发生叶霉病之后,往往会造成10%~25%的减产损失,如果田间叶霉病发生危害的程度比较严重,减产损失则会高达50%以上,甚至整个蔬菜棚都会因叶霉病而绝收。

二、番茄发生叶霉病是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1.苗期染病

番茄幼苗期发生叶霉病时,幼苗基部的叶片会先呈现出明显的受害症状。比如,幼苗的叶片上会出现淡黄色的病斑,并且病害还会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扩大。到了叶霉病发生中后期的时候,受害叶面的背面就会长出霉层,霉层的颜色通常是灰白色至灰紫色的。尤其在叶霉病发生较严重的时候,受害叶片会在短时内内迅速变黄并且干枯掉。而番茄苗也会因叶片受害生长速度变的缓慢,就算受害幼苗能够成长,到了成株期的时候也容易出现早衰现象。

2.成株期染病

叶片症状:叶霉病主要危害的是番茄的叶片,病害发生的时候,首先是植株基部的老叶会有明显的受害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植株中、上部叶片也会逐渐受害。叶片染病初期,会出现黄颜色的病斑,病斑的形状通常是椭圆形的,有时候病斑也可能是不规则形状的。不论病斑的形状如何,它的边缘都具有淡黄色的斑纹。受害叶片正反两面所表现的症状差异较大,病叶的背面则会着生霉层。刚来时的时候,叶片背面的霉层是灰白色的,随后霉层则会由灰白色逐渐变成会则色。病害发生严重的时候,叶片正面会布满病斑,而受害叶片也会由绿色变成黄色,甚至会出现卷曲现象,然后逐渐变的干枯,最终病叶则会出现脱落现象。

茎、果柄、花:番茄发生叶霉病的时候,番茄的茎、果柄、花也都会出现受害症状,植株的嫩茎和果柄不会出现病斑,而是和叶片背面的受害症状相似,嫩茎和果柄上会着生霉层,霉层的颜色也会由灰白色变成灰紫色。更重要的是,植株嫩茎受害时霉层会逐渐向番茄的花部发展,那么番茄的花朵就会逐渐凋萎,那么刚长出来的小番茄也会因花朵受害而出现脱落现象。

果实症状:叶霉病危害番茄果实时,通常从果实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受害症状。比如受害番茄果实表面会产生革质的斑块,刚开始的时候,果面上的斑块是暗黑色的,斑块的颜色也会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变成灰白色。当然了,果实发生叶霉病并不是果面产生斑块这么简单,果实表面的病斑上同样会产生黑褐色的霉层,最终受害果实也就不能正常使用,只能狠心扔掉。

三、叶霉病的发生和哪些因素有关

叶霉病适宜在温暖高湿的环境下发生,病菌能够在9℃~34℃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当环境温度在20℃~25℃时,容易引起叶霉病的发生,尤其当田间湿度达到80%以上时,叶霉病则容易发生流行;

病菌能够在种子表面,以及病残体上越冬存活,如果我们不对种子进行灭菌处理,或者田间清洁工作不彻底,也容易引起或加重叶霉病的发生;

菜农在定植番茄苗的时候,没有控制好合理的密度,番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差,容易引起或加重叶霉病的发生;

番茄生长期间,梅雨季节、连阴天气、降雨量较大的年份,那么田间的湿度就会增加,高湿条件下容易引起或加重叶霉病的发生;

叶霉病菌的转化性较强,不同的番茄品种对叶霉病的抗病能力也不同,如果菜农栽培抗病性弱的品种,那么番茄就容易发生叶霉病;

连阴天气下光照条件较弱,棚室内部湿度大,再加上菜农对棚室通风排湿不及时,就容易引起或加重叶霉病的发生;

番茄自身长势强壮与否,也是影响叶霉病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如施肥不科学、环境条件不适宜、田间管理不当时,植株长势弱容易引起或加重叶霉病的发生;

叶霉病的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如果菜农不及时将病叶、病花、病果等病残体清理干净,就容易加重叶霉病的危害程度。

四、为何菜农认为叶霉病防治难度大

叶霉病菌能够附着在种子表面存活,也能在田间病残体上存活,那么我们在播种的时候就会引起田间初次发病。而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上也会携带病菌,一旦田间温度、湿度条件适宜,叶霉病菌就会产生分生孢子,而分生孢子则会通过气流进行传播,然后从番茄叶片背面的气孔处侵入,从而导致田间番茄再次受到侵染。

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的数量是十分惊人的,一个病斑能够产生几十万个分生孢子,再加上分生孢子能够借助气流传播,只要棚室内部有较高的湿度条件,叶霉病很快就会在棚室内蔓延开。病菌分生能力强,传播途径便捷,病情发展速度快,病害发生后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这就会增加菜农对该病害的防治难度。

五、番茄叶霉病的科学防治措施

1.科学选种

原理:番茄品种较多,不同品种间对叶霉病抗病能力不同,选种抗病性较强品种可降低发病几率。

措施:叶霉病本就是发生在番茄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但是番茄的品种有很多,不同品种间对叶霉病的抗病性差异较大。为了避免番茄叶霉病多发季节出现相互侵染的现象,那么我们在栽培番茄的时候,最好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双抗性强的品种。叶霉病只危害番茄这一种作物,如果田间叶霉病发生较严重,那么我们就可以将番茄和其它作物进行轮作。病菌一旦失去寄主作物,自然就无法继续存活下去,那么叶霉病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加大消毒力度

原理:叶霉病菌会侵染番茄种子,为了避免带菌种子导致田间初次发病,播种前应对种子消毒灭菌。

措施:我们在对种子进行严格筛选之后,还应做好种子灭菌工作。比如,我们在播种之前,可以选择晴天将种子放置在强光下暴晒2~3个小时,之后再将种子浸泡在55℃的温水中,为了确保种子能够受热均匀,那么我们在浸泡过程中还要不断的搅拌种子。这种消毒方法的好处在于成本低、安全性高。当然了,除了温水浸泡种子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药物对种子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但药物浸种之后,一定要用清水将种子漂洗干净。

3.优化栽培管理

原理:番茄叶霉病具有喜温喜湿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调控棚室温湿度,切断该病发生条件。

措施:一方面,我们要及时做好棚室通风工作,这样做是为了降低棚室内环境温度,以及田间土壤的温度。热天植株蒸腾作用较强,我们要适当的给番茄喷洒一些水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想办法降低田间土壤的湿气,比如改善浇水方式,合理控制浇水量,田间湿度大时及时给棚室通风排湿,都能有效降低田间湿度。一旦发现有植株染病,我们要及时将植株上的病叶摘除掉,并给番茄施用有机肥,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只要我们不让适宜发病的温度、湿度条件同时出现,及时清理病残体、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就能有效控制叶霉病的传播及发展。

4.药物防治是最后一道防线

叶霉病病情发展速度特别快,我们应结合田间管理做好预防工作,如果田间已经出现发病在症状,建议菜农通过田间管理控制病情,结合喷药进行治疗。

常用药剂有:乳油、腈菌唑乳油、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氟硅唑乳油、氟硅唑水乳剂、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等。



        防治总结:菜农觉得番茄叶霉病防治难度大,主要是因为该病发展速度快,传播途径比较广泛。其实叶霉病也不难防治,我们在种子番茄的时候可以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在日常管理过程当中,打好温湿度的时间差,只要适宜发病的温湿度条件不同时出现,病情一般都会得到控制的。即便是田间有植株发病,只要我们及时将病叶摘除掉,就能减少病菌对田间植株进行再次侵染。要想防治番茄叶霉病,不能单纯的依靠某一项防治工作,只有多措并举才能避免或减少叶霉病对番茄造成危害。


来源农技有料 

声明:本文及图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垄上娃娃菜

加入垄上蔬菜圈,获取更多蔬菜资讯!

↓ ↓ ↓
垄上娃娃菜微信号:17343206025
(请转发到微信再打开扫描二维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