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陵办事处已销售各种蔬菜10000吨;位于河溶镇的莫家湖蔬菜专业合作社每天可销售蔬菜15吨;玉泉办事处为草莓种植户开辟绿色通道,每天可销3000多斤……
这两天,再见当阳市各地的水果和蔬菜种植户,不再是之前紧缩的眉头,取而代之的是准备大干一场的信心。因为不用再担心销路,他们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种植和引种准备。在这全力阻击疫情的非常时期,当阳市多渠道搭建产销桥梁,解决蔬菜滞销难题。
政府牵线 4500余吨鱼腥草有了着落
“赵定元,1360斤,2040元。”3月11日,当阳市两河镇赵闸村村民赵定元喜滋滋地接过卖鱼腥草的钱。
喜上眉梢的不只是赵定元,雅斯超市的采购员张俊娇也是笑容满面。疫情期间,超市不打烊,物资存在一定缺口。“本来每天都要外出采购一次,因为采购量大,费时费力,如今农户地里现挖送上门,即新鲜又方便。”张俊娇说,省去外出采购的时间,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居民送货上门的服务中去。
鱼腥草是两河镇的重要产业之一,主要销往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占据贵州市场的半壁江山。今年该镇近1500亩的鱼腥草有4500余吨可以上市,尽管售价比去年低三分之一,还是没有人上门收购,让菜农们着急万分。
为此,两河镇党委政府化身“红娘”牵线搭桥,滞销蔬菜“直供”商超,一举两得为企业和菜农双方解忧。
“为了更好地对接市场,我们和宜昌、当阳城区一些超市、批发市场积极联系,并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多方联系,扩大镇内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两河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同时,该镇还鼓励并帮助合作社通过线上方式联系商贩,协助他们打通销路,为蔬菜销售开放绿色通道,缓解鱼腥草滞销问题。
“我们已经打通宜昌三峡物流园、襄阳、十堰等地市场,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基本上不愁销路了。”负责蔬菜销售的镇农业中心主任吴方华说。
合作社搭台 900万斤柑橘销四方
3月11日,一辆辆轻卡车有序的驶入位于半月镇的当阳市古树岭柑橘专业合作社,车上装的是从果农家里收购上来的椪柑。合作社包装车间内,十余名戴着口罩的工人正在分拣、装箱、搬运、装车,一派供销两旺的喜人景象。
“近段时间以来,我们每天忙得像只陀螺。”合作社负责人周祥明指着一辆徐徐开出大门的货车告诉笔者说,“今天发往安徽和湖南,还有湖北枣阳、襄阳,一共6车近17万斤。”截至目前,通过该合作社销往全国各地的柑橘已达到91万斤。
半月镇是柑橘种植大镇,每年春节前后都是销售旺季,不少贫困户依靠柑橘产业脱了贫摘了帽,但是今年春节,半月镇的果农却在销售上犯了难。“从收购到销售整个链条受阻,防疫期间道路封闭,造成物流困难,许多地方对进出湖北的车辆人员有限制,从湖北返回后还要隔离14天,愿意收购的客商最担心的是运输费用较高。”周祥明说,“尽管价格一压再压,但销售情况还是不佳。”
该镇8家柑橘专业合作社和20余名经纪能人组成销售团队,在摸清全镇农户柑橘存量的同时,利用各自的资源联系外地客商,安排体检合格的专人上门拖货,定点集中发货。镇政府开辟柑橘销售绿色通道,为他们办理通行证,外地运输车装完货当天离开,从联系客户,上门送框、拖运,办理通行证到销售发货,农户无需操心,合作社全程参与办妥。
“我们镇还有200万斤柑橘,已经和新疆、黑龙江等地客商签下订单,顺利的话,差不多一周能卖完。”半月镇负责柑橘销售的副镇长杨波说。
微信直销1天卖出1.3万斤蔬菜
3月11日傍晚,坝陵办事处群益村的一片蔬菜地里,5名菜农正在采摘白菜苔。就在几天前,他们还在发愁如何将地里的蔬菜卖出去。
受疫情影响,群益蔬菜专业合作社628户菜农的1000多万斤蔬菜眼看都烂在地里了,可销路却成了问题,有些菜农一年的收入全靠售卖蔬菜来补贴,这让他们非常“上火”。
看着菜农无可奈何的脸和满地的蔬菜,合作社理事长杜兴国心里十分难受。“批发市场不开市,收购商进不来。卖不出去,这些菜只能烂在地里,农民一年的辛苦就都‘打水漂’了。”2月4日晚上,杜兴国的朋友在微信上向他“求救”,称自家没蔬菜了,请他帮忙送点菜。朋友的信息让杜兴国想到了微信直销,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建立了一个蔬菜直销群,准备在朋友之间当“微商”买菜。
令他意外的是,这个微信群在当阳城区网民间疯传,当晚这个群就满员了,到2月5日下午,微信群增加到四个,1700余名网民进群购买,当天就卖出了13000多斤蔬菜。
推出“微商卖菜”后不久,当阳城区的部分超市采购人员也联系了杜兴国,两天时间内陆续收到2000多斤的蔬菜订单,菜农们的销路逐渐稳定下来。
杜兴国微信直销的模式,被更多的种植大户复制。河溶雷笋、史店蘑菇、新店红薯……纷纷从田间地头源源不断发往市民的餐桌。
(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邓斌 通讯员 汪运钦 编审 邓斌 责任编辑 谢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