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科学家:蛙类与新冠病毒毫无关系!



垄上水产纵四海,服务八方暖人心!


目前,我国黑斑蛙、泰蛙、棘胸蛙等人工繁育养殖成熟且成规模完善产业链的蛙类还没有列入水产(野生)动物名录,几十万养殖户及从业人员进退两难,尤其是养殖户在备受煎熬的困难中面临倾家荡产。

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科学家证实:蛙类没有人蛙共患传染性疾病,更不可能携带或传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不仅如此,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有人蛙共患传染性疾病。

近日,多个地区养蛙户联名向相关政府部门表达诉求。今天,水产前沿又接到重庆市800户黑斑蛙养殖户的联名上诉信。信上表示,目前重庆有养蛙户800户,现存塘商品蛙2000吨、种蛙存塘约200吨,除去投入设备不计,单单预计两个蛙产值就达到上亿元。详情如下:

重庆市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委、市林草局:

目前人工驯养蛙类产业遍布全国,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以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等18个省市都有养殖。全国蛙类养殖总产量正在逐年增长,2018年全国蛙养殖产量10.26万吨,较2017年增加1.06万吨,增幅11.57%(2019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我国目前养殖规模较大的蛙类包括:黑斑蛙、棘胸蛙、林蛙、牛蛙和美国青蛙等。其中,后两种是国外引进的品种。蛙类养殖业已经成为我们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

目前重庆市人工驯养黑斑蛙产业链数据如下:

全重庆市区县全年消费人工驯养商品黑斑蛙约8000吨。全市区县的养殖户约800户,年生产约4000吨商品黑斑蛙,当下我们整个产业链的从业人员约6000人,目前成品蛙存塘约2000吨,种蛙存塘约200吨,养殖面积约为1.5万亩,这些土地都是长期闲置,撂荒零碎的农用地;

然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扩散,政府相关部门一声令下,禁止一切野生动物买卖的同时,把我们所驯养的黑斑蛙也纳入进去了。

近日,随着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野生动物禁食的《决定》和国家农业农村部和林草局联合发布的水生陆生动物等相关《名目》,得知目前只有牛蛙和美国青蛙解禁之后,更是让广大黑斑蛙养殖户及相关从业者人心惶惶,不知所措。

因此,重庆市各大区县的养殖户代表,通过自发努力,收集了部分重庆市区县的黑斑蛙养殖户资料,提供给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为今后能在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精准决策提供依据。使我市黑斑蛙产业更科学、更健康、更规范持续性发展。

综上所述,广大从业人员表达以下几点意见:

1.蛙类与新冠肺炎毫无关系:冠状病毒可以感染人类、牲畜、禽类、蝙蝠、小鼠和许多其他野生动物,引起宿主呼吸系统、胃肠道、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冠状病毒具有相对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只能感染天然宿主和亲缘关系及其相近宿主,其中β-冠状病毒主要感染人和其他多种哺乳类动物。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暴发的新冠肺炎,其病原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β-冠状病毒。根据β-冠状病毒具有宿主特异性的特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宿主范围主要为哺乳类动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证实:蛙类没有人蛙共患传染性疾病,更不可能携带或传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不仅如此,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有人蛙共患传染性疾病,一方面是因为人和蛙类的遗传关系关系远,另一方面两者生活环境差异巨大,所以病原在宿主间的传播增殖存在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

2.目前我市养殖的黑斑蛙已经多代人工繁育:从2005年开始,经过多年的长期驯化,我市人工驯养的黑斑蛙全人工养殖技术趋于成熟。从种蛙繁育,蛙卵收集到蝌蚪的培育,通过变态之后,由鳃呼吸转为肺和皮肤呼吸,变成黑斑蛙。通过投喂人工配合膨化饲料,满足黑斑蛙生长所需的营养及微量元素,绝不投喂有残留的国家违禁药品和抗生素,保证了蛙肉的鲜美和安全。大约100到120天商品蛙上市。

3.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明显:重庆市是全国黑斑蛙消费的主打市场,除了重庆市场本地的商品蛙,每年从四川,湖北,湖南等相邻省市的大量商品蛙也大量进入我市。

整个产业链完整,分工体系完善,内销市场初具规模和特定的餐饮消费习惯已经形成,该产业中的养殖部分非常适合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的创业,能够充分利用闲置和撂荒土地资料,又能充分利用闲置劳动力,目前每年可为我市解决至少1.5万个就业机会,产业工人包括从事生产者、销售人员,物流包装,农机运输等等人员。

我市部分区县黑斑蛙养殖也被作为扶贫特种养殖项目推行。在我们重庆市的农村脱贫攻坚项目中,重庆市商务委扶贫集团和隘口镇成立的秀山众志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250万元建立起了黑斑蛙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养殖面积113亩。2019年11月,进行第一次分红52.8万元,全镇50户236名未脱贫群众每人分红300元,11个村(居)分红2.5万至6万元。预计第一批饲养黑斑蛙全部卖出收入可达500万元左右,共计可分红80万至100万元。该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并获得巨大成功,其中的技术支撑者之一就是来自重庆武隆从事黑斑蛙养殖10余年的徐某提供的帮扶。

4.生态效益显著:近年来,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技术、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形成的蛙稻综合养殖模式能够带来良好的生态效应,通过黑斑蛙对飞蛾、蚊子、螟虫等害虫的有效捕食,确保稻谷或其它农作物不需要通过施农药化肥来解决害虫对其生长的迫害,大幅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得稻谷或其它农作物达到原生态纯自然的生长,这样既可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土壤,又能提高稻米的品质,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稻田增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蛙类种质资源修复也起到很好的效果。过去没有人工驯养黑斑蛙之前,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的吃黑斑蛙(田鸡)的习惯,野生黑斑蛙被乱捕乱抓,举近灭绝。自从人工驯养黑斑蛙行业发展起来以后,随着规模的扩大,市场经济下的黑斑蛙的价格从过去几十元/斤,下降到十几元/斤,行情低迷的时候才几元/斤。自然而然抓捕野生黑斑蛙的现象基本得到杜绝,当下的田野里,黑斑蛙的鸣叫声唱响了一片片的田野,蛙类资源得到了良好修复。

最后,我们广大养殖户期盼:希望相关主管部门尽快细化黑斑蛙养殖的管理措施,尽可能避免“一刀切”政策。市级主管部门给予蛙类养殖业支持的同时,我们呼吁蛙养殖从业者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与制度,尊重自然规律与市场规律,依靠科学与技术进步,着力保护环境安全与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蛙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020年3月7日

重庆市部分黑斑蛙养殖户

来源:水产前沿

责任编辑:李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